2015年4月8日 星期三

   對出生在戰後、解放後的香港老一代來說,現時已經進入晚年,對於此間由經濟城市變為政爭城市,特別感到惆悵。
   有人成日話「要維護香港核心價值」,核心價值係乜?經濟城市囉!
   此間有年輕一代,成日話港英年代怎樣好,其實此間是「有自由、冇民主」的地方,英國佬用這種方法,統治了百多年,新加坡李光耀,抄了這套方法,因為他見殖民政府的成功,於是年年前來拜會港督。
   香港如果當年「交還主權、換取治權」的奸計成功,今天仍有港督、怡和、匯豐大班仍然是行政局當然成員,另一面就暗中推行港獨。但北京沒有中計,於是就推出B計劃,「我得不到,你也不好受」90年後,開始放任不理,好比「契女要去夜街,契媽起初不准,12點前要回家。但知道生母要取回撫養權後,這個契媽就轉性,不止出夜街不禁,還提供汽車供她去玩。」這樣入世未深的,自然話好!
   因為明爭「主權換治權」爭不到,於是就用「民主」來搶「治權」,這種手法是英國佬撤出殖民地常用手法,印度同巴基斯坦、孟加拉就係例證。現時有人去英國攪港獨黨,有如英國有人來港成立北愛獨立組織一樣,說到底,係縱容搞鬼問題,己所不欲卻施於人。
  港英年代,對於要推倒政府的份子,就用沒收身份證,遞解出境呢一招,當年摩星嶺是專門監禁政治犯,有遞解往台灣、有遣送回大陸,於是將搞政治的消滅於萌芽,港人唔敢再攪事,專注經濟,先有今天地位。

經濟城市搞政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