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月16日 星期六

台灣新牌局擺開

台灣選舉,此間反對派傳媒見「台獨」民進黨贏得大選,欣喜若狂,甚麼「大勝」夠煽動的盡出,其實民進黨是否大勝?不妨看看數字:
朱立倫得票3813365
蔡英文得票6894744
宋楚瑜得票1576861
與北京「有偈傾」的朱立倫與宋楚瑜的票加起來,有5390226票,與蔡英文的票相差不過150萬票左右,以一個有18,786,808選民的台灣來說,今次的投票人數不過是12285000人,還有600萬人沒有去投票,投票率不過六成半左右,較上屆七成多來得少,這600萬人是否全支持民進黨?不無疑問。
從宋楚瑜得票飆升來看,台灣人對藍、綠不滿的選民,轉投宋的,起碼多了數十萬人。
蔡英文當選後,口氣十分硬,特別是周子瑜「被迫」道歉,她大言「不會再發生」,言下之意是「我有權講台獨,你不能對我不客氣」,這種又要罵、又要對抗,又想賺大陸錢的心態,北京是否會讓她賣乖?
北京對台貿易,台灣是出超的一方,在國民黨年代,是拿到大陸不少著數,但8年過去,未見台灣南部由綠變藍,大陸日後是否改政策,就要拭目以待。
民進黨是台獨黨,習慣是講一套,做是另外一套。所謂維持現象乎,是爭取時間找出路,蔡上台後,必然在經濟上減少依賴大陸,但這是經濟戰爭年代,北京的「一帶一路」是在經濟上開拓東南亞及中亞市場,台灣想插一腳進去,恐怕不易「鬥」,只能打日、韓主意,特別是日本,一早與台獨眉來眼去,像台灣的慰安婦(軍妓)上,就不肯在馬英九執政期間道歉、賠償,而民進黨是對北京硬,見東京軟,但日本市場是否可撐得起台灣?
台獨要爭取空間,自然繼續鼓吹、煽動港獨,利用香港來燒北京後欄,未來此間會怎樣,看年尾立法會選舉就知。
香港的亂源在將軍澳,在民進黨得勢後,相信會更配合「放火」,現時新牌局已擺開,就看哪一家先出牌!

2016年1月15日 星期五

   近日有好多人講黃安,要「封殺」他,其實,台灣的影視圈「大哥」早在90年代就封殺他,迫得黃安舉家移民返大陸,這時要「封殺」,真不知怎樣「殺」,因他在大陸已站穩腳跟,他「反台獨,並非反台灣」。
  老香港都知道,迫藝人要有「立場」,不是今天才有,60、70年代,在港搵食的明星,如果不加入「自由總會」,他們拍的電影,就不能在台灣上映,換句話說,你「親共」就不要搵台灣錢。
十年河東後,今天大陸有錢、有市場,反過來用上這一招,於是有人就話「傷害感情」,但始作俑者是誰?當時鳳凰、長城等親中明星如夏夢等,影片就不能在台放映,還有一個是梁家輝,他因為拍《火燒圓明園》,遭台文化局迫寫悔過書,但梁不肯,於是影片不能在台放映,那年代賣埠台灣是一個很大的市場,當時冇人講「傷感情」。原因是舊日的人有骨氣,「道不同就不相往來」,不會罵完人、要打倒人之後,又上門要搵人家的錢。這種不是人格分裂,是「佔了便宜又賣乖」。
台灣自李登輝、民進黨後,新生代在不斷被灌輸「台獨」,已根深蒂固,北京怎樣做,在一水之隔下,都不可能扭轉人心。正如梁振英在港施政,無論是好是壞,反對派份子一定「柴台」,一定反對一樣。
北京已明白,搞好經濟才是富強基礎,現時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這樣對台灣是很大的壓力,台灣從亞洲「四小龍」變成「空洞」化,現時既想「台獨」又要搵大陸錢,世上那有這麼便宜的事?
蔡英文上台,絕對是台灣的悲哀,因表面講「溝通」,骨子是「台獨」,她種的因,將來就有甚麼的果。

題:佔了便宜又賣乖


2016年1月13日 星期三

台灣又大選了,此間又有人組團過去「觀戰」,有記者更為綠營打氣,甚有「代入感」,其實是自作多情。
台灣的政黨,對港人根本看不起,蔣氏父子年代,表面上視港人為「華僑」,骨子裏他認為自己是正統,你們是「難胞」不得不照顧一下,當時有「大陸災胞救濟總會」,將台灣看電影,每張票抽的稅,用來搞救濟「在港災胞」,讓殖民地的港人可到台升學,但最大目的是「撫慰」。
到李登輝後期,民進黨年代,感覺「救濟災胞」是多此一舉,要砍斷這紐帶,於是裁撤「大陸災胞救濟總會」,港人要赴台升學,台方表現亦冷淡,最好是不要來。
後來台灣學制改革,將三專、五專的專科學院,例如世新、銘傳等全升格為大學,一時之間,大學如雨後春筍,不過台灣出生人口少,大學學額多,在馬英九年代,復用「學費低廉」來吸納港生,但只是當「教育商機」般營運耳。
但此間有人以為「台港一家親」,十分投入,其實是替人抬轎,台獨份子要「立國」,戰術之一是令北京首尾難顧,最好是教唆、利用此間反對派搞「港獨」,點起更多火頭。
台灣島民心態是「獨家村」,對大陸人固然不滿,對港人亦不喜,試看港人在台灣行差踏錯,他們一定大做新聞,你估同你有親?


台灣大選港人自作多情

2016年1月8日 星期五



回歸快20年,香港仍去不掉殖民地風氣,是管治上解不掉的死結。
有人住的私人屋苑,有外國人夫婦居住,他們都是來港發財,住的日子有兩、三年,但平日見到保安管理員,講的是英語,若聽不懂他們的要求,這對洋夫婦就打電話向屋苑管理層投訴,要求撤換那人員,而屢次得逞。
倘若在紐約、倫敦,住進他們的屋苑,對大廈管理人員不講英語而講國話或粵語,看看有沒有「港式待遇」?相信「睬你都傻」甚至說你搞事,要求搬走,為甚麼在香港,中國人的地方,不懂粵語還可以大曬?
如果是遊客,人生路不熟,用英語問這問哪,很平常。但來香港發財,卻不尊重此閒人情,還要對不懂英話的指摘、投訴,真是混他媽的帳!
但此閒偏偏有不少人,對這些自命是「優越」白人要曲意逢迎,甚至認同不懂英語是罪惡,這種自貶身價的情況不改善,自然去不掉殖民地舊風,但很現實,回歸後這種情況還變本加厲,不少黃面孔在推波助瀾,千方百計要自矮一截。
至於所謂「法律年」由頭至尾,一班人在絮絮叨叨大噴英文,以一個98%為華人的中國地方,主管司法的,仍似1997年前一樣,在基層相信有九成人不知其在說甚麼?但予他們的印象還似是殖民地,英文唯「尊」,這種舊風氣不去,恐怕到2047年,人心仍未回歸。
這些講英語的「遺老」拼命在反對國話,將簡雖字醜化成「殘體字」,不遺餘力的,又是同一批黃臉孔,不過又不見他們在保衛粵語,發揚繁體字有何貢獻,反而中國人與中國人要講英文才「聲架」,這樣的人要治港,無疑是「滿洲國」!

題:自矮一截奴才習性

2016年1月3日 星期日

題:冇骨氣又想硬膝蓋
年輕時修讀《史記》,老師劈頭就說「司馬遷為甚麼會將<伯夷、叔齊>列傳放在第一位?若讀不出答案,不算讀通《史記》!」
不過,到學年結束,老師由頭到尾沒有說出答案,他要我們思考。
到中年閱歷多了,漸漸明白司馬遷的心意,他擺這篇在卷首,目的是二個字「骨氣」。
人與其他動物不同,就是這兩字。即使在操生殺之權的皇帝之前,骨氣不可少,這就是讀書人應有的節操。
歷史上朝代更迭,是很平常的事,不滿意改朝換代,不喜歡現政權,大可「義不食周粟」,反正今天不愁餓死。再加上不少人鼓吹「世界公民」,投奔各處「自由樂土」,放棄現有國籍亦十分容易。但偏偏有人,一面罵統治者不是,要搞對抗,但罵完、作反不成後又「以今日的我,打倒昨日的我」要乞食周粟」,要求到被罵者的地方搵銀。這樣的「異類」,除了人的皮囊外,內裏不過是一條蟲,可憐蟲。
此間有句抵死的俗語,叫做「又想威又要戴鋼盔」,但世事豈有「兩存其美」?冇骨氣又想做「膝蓋硬」難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