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制派輸了區選,看來並不是一面倒壞事。
首先,美國佬攪的<香港人權自由法案>,在這時候,特朗普是簽抑或不簽?
簽的話,對香港的經濟有影響,照現時情况來看,香港未來的經濟一定不好,再有一條這樣的「法例」,勢必加速資金外逃,反對派有何能力把經濟搞回上去?
不簽的話,對特朗普的選情有影響,他看來認真頭痛,但他簽了。
區議會做的工作是民生、經濟,並不是一味政治掛帥就可解決的。反對派在經濟上一向無策,只是一味著眼「小販、小販區」作為「救經濟」良方,未來行得通嗎?不無疑問。
在地區上若無建制派合作,一味打、砸看不到有何前途。
大陸在未來一定收緊對港的經濟支持,而建制派在地區龐大的人脈,必然拒絕對反對派的合作,小市民只能自求多福。
赢了選舉若無法解決民生問題,用「鄉村包圍城市」似乎不能竟全功,畢竟建制派仍有近120萬支持者,未來只會繼續撕裂。
若中、美經貿協議未能逹成協議,加上<香港人權自由法案>,未來走資、移民必激增,這些人不少是反對派支持者,此消彼長,立法會選舉,才是北京見真章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