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


今日部份內地有錢人揮霍,被稱為「土豪」,其實,港人曾「土豪」過,但時移世易,今天「豪」唔起耳!
港人豪的日子,在80年代初期,那時我們飲的法國拔蘭地,曾是全世界最多,一年飲800多萬樽!
拔蘭地本來係餐後酒,不過在港人「豪」的日子,是飯前喝、飯後也喝,而且不是小杯地飲,而是牛飲,還有連酒杯也不用,拿起整瓶就灌下去,「吹喇叭」這形容詞就是由此而來,當時曹查理就是拍拔蘭地廣告,扮大豪客成名。
那年代港人喜拔蘭地而棄英國佬的威士忌,港英殖民香港百年,但蘇格蘭威士忌一直不吃香,冇人牛飲,只有台灣人對英國煙酒「情有獨鍾」,往台讀書、旅行的,所攜的水貨中,「尊尼走路」威士忌及「555」煙是指定必帶,但在港卻「紅不起」。而港人的「豪氣」亦曾令法國低頭。事緣有港產玩具輸往法國遭刁難,藉故禁止進口,消息傳回,港「土豪」氣憤,有人發起罷喝白蘭地,社會一呼百應,這令得法國政府大為緊張,權衡利害後 ,決定取消對港產玩具的禁令,這是香港土豪最輝煌的日子,但隨著工業北移,香港的銷金夜生活褪色,「吹喇叭」飲白蘭地亦此情不再。
港人對內地「土豪」看不順眼,其實在社會發展中,他們不過是走著香港舊有軌迹前進耳。不過在別有用心者煽動下,就打成負面,內地人在地鐵進食,與「港大」畢業「女教師」在車廂「優雅」地吃榴蓮,為何一個有人干涉,一個無人吭聲?
港人也曾「土豪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