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

西方的「量化寬鬆」大印銀紙,是赤裸裸的干預整個經濟、前後近10年,此間的「金融評述員」不敢說三道四。
大陸政府用錢干預股票市場,此間的「評述員」就紛紛跳出來指是「暴力干預」,配合外國大鱷掠水,其心可誅!
西方大鱷在股市掠水,是有部署而來,首先是由其投資銀行發表《投資報告》唱衰唱淡股市,然後買低期指,再一齊掟貨,達到掠水。
這種《投資報告》可信程度有多少?大家心照,總之是將小麻煩放大,將壞消息渲染成「災」,就可掠水,「希臘危機」關香港乜事?但港股在全球跌最多,何也?有人當港股是提款機耳!
美國人對付外資銀行在他們地頭掠水,是告到銀行「自願結束美國業務」,罰款是數以十億美元,罰到你驚。但他們的投行用所謂<報告>在股市興風作浪,予取予攜,若不防止,未來仍然是掠水捷徑。
現時有人又唱「加息」,企圖再掠水,但試想一下,加息邊個最死?
是西方大印銀紙的「量化寬鬆」,一旦加息,他們先使未來錢的龐大債務,勢必要多付天文數字的利息,你話會不會咁傻,猛加息來倒自己米?
不過加息是在香港股市掠水的方法,當外國大鱷部署成熟就會來。唔好信乜大師,他們分分鐘是大鱷的點心,一味叫人買乜買物,精人出手、笨人出手,香港股市現時是對賭的過山車,就係咁簡單。

加息是掠水布局
   香港人口不斷老化,生老病死的問題,這是逼在眉睫要解決的,特別是「好死」更是不少長者的心願。
   進過癌症病房看過的,都會感覺到重病者兩種極端:一是整天叫痛,要生要死的;一是給注射了嗎啡,像活死人一樣,沒有一點聲息的;這兩種情况的患者,都有一共通點:就是給癌細胞弄得生不如死,苟延殘喘的每一天,只是痛楚加劇!在無藥可醫治下,若然有「安樂死」對他們來說,反而是一種解脫。  
   但在不少政客眼中「安樂死」是「不人道」的,他們也知道末期病患生不如死,但就一味反對「安樂死」,結果反而逼使癌病者選擇自殺(常見是跳樓),要死得血肉模糊才能擺脫痛苦!他們為甚麼不替這些病人想想,容許「安樂死」保留全屍呢?  
   有人說,現時重症病患者,在意識清醒時,可在醫院簽下《放棄治療書》,讓他們可以早些離世,但在苟延殘喘時,病者不好受,他們的家人更不好受!
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,法國片《愛》就用這個做主題,講述數十年來風雨同路的恩愛夫婦,老妻患上不治頑疾,老夫每天看著愛妻,從昔日的雍容逐漸凋零,身體在疾病折磨下不成人形,他認為愛,就是應該以優美姿態,來結束人生最終章,結果他毅然用枕頭焗死愛妻,這位丈夫是解放者還是謀殺者?
「安樂死」這種張讓病人自己掌握生命的做法,世界上越來越多人探討,亦有更多人認為是不能迴避的,也許,中、外探討的角度或有不同,但殊途同歸,都是兩個字「好死」。
   生命寶貴,但動物受重傷時,主人會用「人道毁滅」的方式來免除牠的痛苦,人亦是動物一種,為甚麼不能這樣做?
《愛》與「安樂死」

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

從北京種種的蛛絲馬跡舉動,肯定香港的政治會有所轉向,梁振英大有機會連任,對反對派將會強硬而不再讓步。
昔日北京在遇到反對派抗議時,都會有回應而讓步,03年香港號稱50萬人遊行後,北京換掉董建華,這一著棋反而「壯大」了反對派,屢屢用「曬冷」來「大」北京及港府,而到「佔中」達到頂點。
北京過去對此間反對派讓步,是希望得到「善意回應」,但就變成「敵退我進」,反對訛以為這是「死穴」而進迫。
過往,北京著重文鬥,圖製造一定的輿論來對抗反對派,所以對傳媒老闆重視,但現時不再文鬥而是硬撼,所以對傳媒亦不要求「貴多」,報紙停刊可反映北京在政策上轉變,報紙唔做可以出售,過往必然有人承接,起碼賣回一千幾百萬,勝過一毫錢也沒有。但賣也不賣,乾脆「摺埋」,自然是市場收到風,知道再無可為,是政治轉變的明證。
中國現時不缺錢,所謂財大氣粗,此間反對派的「靠山」,經濟則是焦頭爛額,前一陣想攪大陸A股失敗就是明證。無錢自然不能興風作浪,要再來「佔中」恐怕再難成事。
香港政治分水嶺是「佔中」、「政改」這兩階段,之前是北京退,之後恐怕是北京進,全面在此間與反對派硬撼,有人認為在政改失敗後,反對派能爭取的民意,由過往55%不斷下跌,能否有50%亦成疑。
而北京硬,另一點是台灣民進黨有機會回朝,台獨份子捲土重來,勢必影響此間港獨,不能再用懷柔,自然就是展示力量!


不再懷柔就是對撼

2015年7月19日 星期日

香港的英國「遺老」不少,部份留港的黃鬚綠眼,雖在港「幾十年」但永遠不去學中文,廣東話識聽唔識講,他們抱著的心態是「我比你們優越,留下來是打救你們。」在亞洲、非洲不少地區,有這種心態的不少。
此間家「本地」公司,僱員大多是本地人,偶有一黃鬚綠眼,即使他的職位此何低,但開會時,必須遷就此人,於是十個華人一個洋漢,必須英語對白,這種文化不改,香港永遠擺脫不了殖民地心態。
倫敦有個「倫敦眼」摩天輪,在鄰近沒有摩天大廈,都是古舊建築物下,坐摩天輪的確極目千里。此間亦起摩天輪,則是東施效顰,因維港旁高廈林立,高60米的摩天輪,根本看不到甚麼美景。此間常譏笑大陸多山寨A貨,但本港的摩天輪何嘗不是?為甚麼英國人有,香港也要有?
此間有人爭「民主」,但每次示威,都有人舉起殖民地「龍獅旗」,這反映甚麼?
自願為奴耳!
由一群自願為奴的來爭取民主,真是搞笑。現時香港特首選舉即使不民主,但亦比港英年代由倫敦派港督來好。但有人左彈、右彈北京如何干預港政治,一於甘心為奴,其骨頭之缺鈣,望之令人失笑。
英國人在港百多年,一直用「君臨」心態,英文不好,永無出頭,而聲聲要爭民主的「大佬」,永遠是英語比中文好,在這些人的潛意識中,永遠帶有奴性,看昔日舊照片,英女皇訪港時,那些奴顏婢膝,已烙在歷史印記上!


自願為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