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

網上世界沒有包容
區議會選舉後,建制派「表面風光」,其實是危機湧現,要在2016立法會選戰中佔優,很多地方要注意:
*互聯網的功用,除了散播訊息外,最大的作用是「埋堆」,一「埋堆」就受到組群影響,青少年最怕是受到排擠,因為怕被孤立,所以必定跟「大隊」走,這現象愈來愈烈。
*在網上世界,永遠沒有包容。所謂「組群」成員是同一鼻孔出氣,不會有另類聲音,他們只看、只聽與自己「同一頻道」的,而不會參考「敵對意見」,所以想用「道理」去爭取反對派,是徒勞無功的。
*作為煽動的媒體,其挑起同路人的心理永遠是:小事化大,一定要做大喊十→凡敵人,必然無所不用其極醜化,把他的「醜事」盡量放大、喧染→同路人出事,用盡方法漂白→用盡方法挖敵人的瘡疤並將之公開擴大→對敵人不利的消息,即使是空穴來風,亦要繪影繪色大做→將同路人一方描述成「弱者」、「受欺凌者」,煽勳同仇敵慨心理。
今時今日,有人不斷宣揚「傳媒要有立場」,將過去報紙中立的傳統打倒。在選戰時,這種手段是非常有用。為了要保住這些手法,要「扒糞」,必須動輒抬出「新聞自由」這塊神主牌,在竊聽等不道德手法,都可以用「大眾知情權」來「理曲氣壯」,未來選戰上,必定更密集採用。

建制派在互聯網上做「工夫」較慢,在地區上雖落力。但在年輕人,中學、大學卻全面失守,在這方面要奪回不易。

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

講到辦大學,昔人比今人優勝,蔡元培主持北大,有雅量容納保皇的辜鴻銘與維新的胡適,各自論述,各家爭鳴,成為美談。
大學是為研究而設,不是為某些人而辦。
但此間某些「學府」表面標榜「學術自由」、「用人唯才」,骨子裏是,黨同伐異,這樣又怎會有研究成果?因精力都用在拉幫結黨去了。
至於在教育方面,「用人唯才」更可嗤之而鼻。早年有人在港會考,中國語文拿A,中國文學亦拿A,但英文欠佳,只好赴台讀大學,讀的自然是文科,回港後,見有夜校「登報」招中文教師,那家中學在橫頭磡,名為「招才」卻是裝模作樣,因夜校教師多為一家大專在學生,晚上兼職找外快用,此君被「預設」不會成功的「面試」耍了一輪,才知所謂「教育界」如夜間之黑暗。
到今天,所謂「大學」遍地,但亦非「唯才」而是「看黨派」,以本行來說,即使有30年編、採、主筆經驗,若沒有「埋堆」看看要教書將經驗傳授,有誰請你?有人反政府時,動輒抬出干預「學術自由」,其實怕擁有之權旁落耳!
此間開設大學歷史不可謂不久,何曾見過拿「諾貝爾獎」之輩?其「學術」有多少成就?
日本在學術上已不斷改革,其學府有逐漸棄文科而專攻理科,是看到大學首要是為研究(有志研究的教師、學生)而設,才會光輝不斷。
看看此間,花納稅人公帑不少,卻是「關門爭權」,則何須這麼多「學府」?

香港何必多「學府」

2015年11月7日 星期六

習近平會見馬英九,談了一個小時不到,如果說有「成果」,大概是設立了「熱線」,但作用有多大?不過是表面工夫耳。
習肯「平等面」,這一招令馬英九拿了彩,蔡英文呷著醋,而北京就亮出日後再談的條件,就是「一中互表」,不承認「九二共識」就無法談,「一中互表」雖然概念模糊,但起碼迫台灣承認「一個中國」。
馬英九拿了彩,就是「兩岸和談」由他搭起了橋,日後在歷史上可以佔一席位。而習肯給馬「拿彩」是看到國民黨在明年大選會輸,民進黨上台後,要兩岸談和,遊戲規則早些由北京定,玩不玩由你,波踢到民進黨腳下。
有人說北京另一考慮是因為南海問題。其實所謂「九段線」是國民政府時的領土線,台灣守不了,大陸接手保住祖宗家產,是中國人都應該「撐」,否則菲、越就蠶食,你估兩國唔想填海造陸?北京今次抬舉了台北,亦有「即使兄弟鬩牆亦應外禦其侮」的意思。
因為民進黨若上台,除了攪台獨外,根本不想護土。李登輝之流連釣魚台都話「係日本的」,何況南海島礁?國民黨雖有心無力,在領土上還是有骨氣的。但未來10年,恐怕是民進黨天下,這些人勇於內鬥怯於對外,北京抬舉國民黨大概亦是著眼於此。其他有關台灣的種種問題,不過是客氣一翻,馬英九想要多一些甜頭,北京是不會鬆手的。

習馬會最大的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