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

講到辦大學,昔人比今人優勝,蔡元培主持北大,有雅量容納保皇的辜鴻銘與維新的胡適,各自論述,各家爭鳴,成為美談。
大學是為研究而設,不是為某些人而辦。
但此間某些「學府」表面標榜「學術自由」、「用人唯才」,骨子裏是,黨同伐異,這樣又怎會有研究成果?因精力都用在拉幫結黨去了。
至於在教育方面,「用人唯才」更可嗤之而鼻。早年有人在港會考,中國語文拿A,中國文學亦拿A,但英文欠佳,只好赴台讀大學,讀的自然是文科,回港後,見有夜校「登報」招中文教師,那家中學在橫頭磡,名為「招才」卻是裝模作樣,因夜校教師多為一家大專在學生,晚上兼職找外快用,此君被「預設」不會成功的「面試」耍了一輪,才知所謂「教育界」如夜間之黑暗。
到今天,所謂「大學」遍地,但亦非「唯才」而是「看黨派」,以本行來說,即使有30年編、採、主筆經驗,若沒有「埋堆」看看要教書將經驗傳授,有誰請你?有人反政府時,動輒抬出干預「學術自由」,其實怕擁有之權旁落耳!
此間開設大學歷史不可謂不久,何曾見過拿「諾貝爾獎」之輩?其「學術」有多少成就?
日本在學術上已不斷改革,其學府有逐漸棄文科而專攻理科,是看到大學首要是為研究(有志研究的教師、學生)而設,才會光輝不斷。
看看此間,花納稅人公帑不少,卻是「關門爭權」,則何須這麼多「學府」?

香港何必多「學府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