㨃林佢、殺無赦
香港社會的戾氣,是否到臨界點,非要來一場腥風血雨?
不同陣營,有叫「隊林佢」、有喊「殺無赦」,講出來的,一個是大學生、一個是律師,如果是市井之徒這麼講,還可以是情感壓過理智,但這種要血拼的由「知識分子」口中宣之而出,可見理智已愈來愈少,問題是在何時由哪一方觸發。
早在1956年香港就有過左、右派血拼,這場暴動延續了5天,當時右派勢力大,由李鄭屋村撕青天白日旗開始,蔓延至當時的郊區荃灣紗廠,在右派黑社會份子煽動下,右派大肆殺左派紗廠工人,最終港英官方數字是59死443人傷,但未經送醫院的死者、被燒屍的數字應該有一定數目。
港英出動英軍鎮壓,事後拘捕6000人,有1000多人定罪,港英將攪事者遞解出境有數以百計。
仇恨,在當時低下層很容易煽起,因那時大陸剛解放,「仇共」逃來港的「基層」,不少趁亂發洩。血的教訓十分深刻。
60年後,又有由台灣政黨煽惑的「港獨」,在「民主及言論自由」做幌子下,滋生事端,惹來親中者不滿,出現「殺」的呼聲。
有理由相信,臨界點爆發,首先推毀的是「一國兩制」,代價很大!
老實講,回歸20年、港人生活種種與97前無分別,甚至可以說比港英年代更自由,這是不爭事實,起碼到今天,沒有「封報」沒有「政治犯」,(某些「自封」的只是自我吹噓)我們社會雖貧富懸殊,但卻是資本主義生活方式,要不要捍衛這種生活,就要看每個人的理智。
老實講,回歸20年、港人生活種種與97前無分別,甚至可以說比港英年代更自由,這是不爭事實,起碼到今天,沒有「封報」沒有「政治犯」,(某些「自封」的只是自我吹噓)我們社會雖貧富懸殊,但卻是資本主義生活方式,要不要捍衛這種生活,就要看每個人的理智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