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

貳臣不列甲編列乙編


中國歷史中,自清朝乾隆開始,正史就有一項新的欄目,叫做《貳臣傳》。
貳臣是指:在前一個朝代做官,換天後在新朝代又做官的人,這些人大多是知識份子。
乾隆在修《明史》時,將降清的明朝官員全部列為「貳臣」,並分甲、乙兩編。甲編是對清朝「赤膽忠心」,積有功勳。乙編則是毫無建樹的明末官僚,這些官僚,部份降清是貪圖官祿,故不少被指為人可鄙。
古代中國人重視氣節,司馬遷編《史記》為何要將伯夷、叔齊放在<列傳>之首?目的就是表揚氣節,但偏偏最沒有節氣的,就是讀書人。
在清朝之後,貳臣就成為「潮流」,特別是抗日戰爭時,曾在國民政府居高官之職,卻投降日本謀權位者不少,而這些人中「自動獻身」者多。亦有被挾從者,當然,求苟存性命於亂世,寧可沾污自己的名譽,被挾從者其情可哀,亦可憫。
但在今天世界,在改朝換代後,仍千方百計鑽營求做貳臣者,無論道德、氣節均大有問題,偏偏天這類「兩朝領袖」充斥。有人面不改容,效忠完黃鬚綠眼,又要向北京效忠,嘴面最為好笑。
當然,貳臣也許有一段時間風光,但日後的歷史卻是無情的,最終不列甲編,就是乙編耳。


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


新「和番」政策


從中國人的政治智慧,看北京給特朗普2600億美元訂單,就是歷代所用的「和番」政策。
在漢朝初年,因為初建國,國力不及匈奴強悍,就是用「和番」以金錢、女人換取時問,積聚教養培植國力,現時大灑金錢,目的一樣耳。
當然,中美在貿易上,中國是出超,但在目前,仍要依賴美國市場,不過習近平的「一帶一路」就是將市場擴散,減少對美依賴。
北京撒的2600億,大部分是給支持特朗普的金主,例如德州的農產、石油商,令特朗普可以對支持他的選民有交代,難怪他把「習是老友」不停掛在口邊。
「和番」的錢雖巨大(台灣每年一半的GDP就得2600億美元)但亦有一石二鳥的作用。
美,日、澳要結盟圍堵中國、但像澳洲這個「馬仔」,又想跟中國大陸做生意,但拿出來交易的,最大宗亦是農產,現時北京把訂單都給了「美國大哥」,這個「馬仔」分不到,心裏的滋味可想而知「大佬吃盡、馬仔肚餓」。
此間有經濟報社論話「大陸用錢買蜜月期、但是會很短暫、必須制定制度來平衡......」云云。
這自然是廢話,「和番」是「為勢所迫」的行為,歷代都知道這是無可奈何的方法,是用金錢去爭取時間、空間,因為人家仍然船堅炮利,「馬仔」眾多,而自己呢,暫時力有不逮。


2017年11月7日 星期二


公屋愈多愈好?

港府用綠置居「替代」公屋,原因何在?
目前社會需要興建多少公屋,人言人殊,公屋愈多,公帑開支愈大,因現時的公屋圖則、用料、面積,比之60、70年代是豪華級。用建費,日常養、開支及維修來說收2000、3000元的租金,是絕對抵不過成本。(住私樓的,不少每個月管理費亦要2000多元,還未包括差餉、地租,以及大廈的維修費)因公屋只須交租,其他就由房署負責,赤字相信不少。
換句話說,公屋愈多,房署的負債愈大,因不少食綜援的、是連租也不用交,最終只能由納稅人填。
公屋愈建愈靚,政府在這方面的公帑開支愈來愈多,而用賣居屋所賺的補貼公屋這方法,隨著覓地愈來愈難,平整地皮花費昂貴,再加上人為(曾蔭權政府年代不發展土供應是停滯下來,此消彼長,要多建公營房屋,缺錢、缺地,自難滿足不了「上樓」者的需求。
在港英70年代,木屋居民如起快上樓,曾推出先繳付租金,就可入住新建的、有電梯、獨立廁所的公屋,用以舒緩建公屋資金的緊張。
現時綠置居亦屬異曲同工,反對派稱是「迫人買樓」,這不過是大喊十、嘩眾取寵,首先,市民有權不買,而公屋富戶致富後,無可能續佔社會便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