填海造地勿危言聳聽
填海造地,反對者之中,地產商恐是幕後最大的黑手!
試想想填出1700公頃土地,受到最大沖擊是誰?自然是地產商,這就像懸在他們頭上的一把刀,威脅甚大。
因有這麼多土地做儲備,他們在新界低價買回來的農地,自然難以奇貨可居。
現時新界元朗新樓賣萬多元一呎,而不少農地是地產商數百元一呎買入,當中可以賺多少?
市區土地差不多用罄,要發展只有看新界,而新界是部份地產商的金蛋,他們屯積的農地多過官地倍計。
有人聲聲要政府發展新界「棕地」,而「棕地」不過是廢置了的農地,在「棕地」附近,或多或少有地產商屯積了的農地。
這些農地多年閒置,就是因為沒有政府發展交通路網,水電網絡的「三通一平」配套,地產商不願花大錢在這些「三通一平」上,因會令利潤大降,他們等的是機會,若棕地一發展,農地就可掹車邊直上,讓他們再賺個盤滿砵滿。
而填海生地,地價自然難再暴升,地產商花盡心思購入的新界地,亦難再奇貨可居,所以才有不少「專家」丶「學者」危言聳聽說甚麼填海「用光儲備」之類言論。
新加坡與香港一樣,地狹人稠要靠造陸,人家填海幾十年,未見「民窮財䀆」,香港就民窮財盡?
而填出來的地是可以買,是值錢的,經濟好時,可以投資多一點,填快一點,經濟差時填少一點填慢一點,有造地工程,就可以壓住地價,令地產商難再以牟取暴利,「用盡儲備」之說是站不住腳,1700公頃,買1000公頃地,若呎價降回3000元一呎,收入亦不少呀!
90年代前,做地產難以成為亞洲及世界巨富,入21世紀後,地產商炒高地價,小撮人在地產上吸盡港人的血.搞地產可以成為亞洲、世界級富豪,要改變這種局面,不能讓他們再肥下去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