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6月25日 星期日

<小報興亡錄>二.
研究香港草根小市民的喜好,在今天的形容詞叫「貼地氣」,舊日的小報是最能反映。
73年時《今夜報》銷量達到每日5萬份,那時每份零售2毫,扣除發行價後,日收數千元,開印刷機就像印鈔票一樣
《今夜報》的王牌「專欄作家」老差、王保定(其實同是一人),每日收到讀者來信不少。
那年代的大報,是不屑有色情小說、召妓指南的,另類小報正迎合中、下層讀者需要,所以能生存這麼久。
出紙一張的小報,並不是全部涉色情,當時左派的《香港夜報》、新午報《田豐日報》是正派的,在67暴動被封報後,不少轉為馬經主打。亦有右派的《萬人日報》以政治掛帥,不停打筆戰,最著名是與《華人夜報》開火
亦有小報是主攻當時最興盛的地下賭博「字花」貼士,吸引小市民購看,亦有以跑狗貼士招徠的,那年代的小報可以視為「百花齊放、百家爭鳴」。
《今夜報》出版至97前才結束,最後一段時間,它的「報社」在北角道,但銷量已江河日下,因95年面世的《蘋果》風月版比《今夜報》更「多彩多姿」,它只是小本經營(在80年代依附在韋建邦的《今天日報》出版,只佔幾張寫字檯,《今天日報》結束後,能多撐幾年,靠的是「肥公」主打的「換妻」等活動,其次是馬經,在小報來說算長壽的了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