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

南京大屠殺77周年,亦是中國首個國家公祭日;這天亦可稱為國殤日,古人認為追悼死於國事者為殤,南京大屠殺不止有平民,還有不少戰俘士兵,大概有20萬到30萬人被日軍屠殺,而日本一直不願面對這段歷史,即是不願對軍國主義懺悔。
日本人對於他們的戰爭死者,包括發動侵華伏法的戰犯,長期以來高調哀悼,日本歷任首相參拜供奉「戰歿者」的「靖國神社」,當成是大事;中國被日本侵略死傷無數,到今天才有國祭日,也許是對日本政客拜「靖國神社」的還擊,難怪日本的傳媒,對中國的國祭日隻字不提,說到底是「心中有剌」,無論怎樣扭曲、狡辯、否認,始終竄改不了事實,只好像鴕鳥埋頭在沙堆,當作見不到。
而香港亦有舉行祭悼活動,但選擇在筲箕灣海防博物館舉行,地點僻遠,其實在二戰中,三年零八個月淪陷,上一輩港人受創甚深,但年輕一輩熱中政治,卻沒有多少人感受到這段歷史,自然是教育不足。
中國國祭日十分隆重,由主席習近平出席,並致詞長達15分鐘,習雖然強調「這是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,而不是要延續仇恨」,但釣魚島的紛爭,源於二次大戰後,國民政府對日的失策,蔣介石的「以德報怨」,不要求日本賠償,令他們可以再次崛興。
反觀滿清對日甲午戰爭打敗,賠了3.6億両,相等全中國人賠一両銀,折合當時日圓5億,而日本一年收入,當時只有約8千萬日圓,此消彼長,造成日本成為軍事強國,埋下後來再侵華的伏筆。
日本並沒有「感恩」,近年見中國崛起,處處與中國為敵,不單是有形的軍備競賽,外交上拉攏亞洲國家圍堵中國;在經濟上亦發動「貨幣戰爭」,一再將日圓貶值,大印鈔票將貨幣供應,由每年70萬億增至80萬億,令中國企業的出口能力減弱,這種以鄰為壑,把災難推給鄰國的作風,或明或暗一直沒有停止。
中國在國祭南京大屠殺時,一再表明「中國人受欺凌時代已過去」;除了「前事不忘、後事之師」外,習近平的致詞,明顯是把日本政客與人民區分開來。「戰爭的罪責在少數的軍國主義分子而不在人民,但任何時侯都不要忘記侵略者的罪行。」這幾句演詞,就是對日本政客的指摘。

外交家認為習的演講「硬中有軟」,是「不想影響正在解凍的中日關係」,是在給日本面上「貼金」、觀乎習近平在北京亞太經合會議上,接見日相安倍晉三時一面冷漠,正是把中、日關在面上顯露出來。數天前,日本實施<特別祕密保護法>揚言用來抗衡中國,實際是走向軍事國家的道路,這樣,中、日關係能好到哪裏去?

未好
<中英聯合聲明>(簡稱聯合聲明)是否不存在,近日由英國「熱炒」至香港;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答覆泛民議員質詢時表示「聯合聲明已完成任務」,因為中97年迄今,香港的生活、制度並沒有改變。
<聯合聲明>是19841219日在北京簽定,內容是:英國在9771日歸還香港給中國。中國保證社會主義制度不會在港實施;香港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維持50年不變;這些基本政策後來都寫進<基本法>,聲明就是如斯而已。
如果<聯合聲明>是臨時合約,<基本法>是正式條文,在商業社會來看,有了正式條文,臨時合約自然沒有用處。而香港50年不變是北京提出來的,當時還有二句「馬照跑、舞照跳」來保證港人的生活方式,可以一直維持至2047年。
香港早前爆發「佔領運動」,原因是普選問題,在<聯合聲明>內,沒有提過普選問題,但英國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成員,就要來港調查<聯合聲明>「落實情況」,遭到北京拒絕後,有人老羞成怒,於是引發風波。
英國人有權查嗎?舉個簡單例子來說,房產轉手後,上手「業主」還有權去「舊屋」查「新業主」嗎?何況香港原本是中國固有領土,在滿清積弱時,給英國人用炮艦武力搶去,並迫滿清政府租借九龍。
在租借期滿,形勢比人強下,英國不甘心亦不得不歸還;如果還有過問權的話,那大英博物館內,英國人搶自圓明園內的數以萬計珍寶,英國人可以准許中國派團去檢查、估值嗎?再拿近代的福克蘭群島糾紛來說,英國人打敗了阿根廷人奪得島後,他們准阿根廷去過問島上事務嗎?
如果說香港的新聞自由、生活受到損害,則67年左派暴動時,港英政府一連封了多家左派小報,理由是「煽動」。但早前「佔領運動」時,不斷叫「革命」的,到今分毫無損,英國人的容忍,遠遠不及今天特區政府。
香港現時內部的爭議,是部份人認為兩制凌駕一國,要用此挑戰北京,這與<聯合聲明>無關,若藉此興風作浪,是找錯了藉口。

合聲明過期舊紙

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

英國佬議員要來港視察佔中,及「中英聯合聲明」落實,表面堂皇,實際想玩嘢,北京拒之入境,但難保有人以旅遊前來攪局。
其實要同英國佬玩,最簡單方法,就係要英國人交回在「大英博物館」內,東方藝術館所藏、不少是搶自清朝圓明園內的珍貴文物。你既然咁關心中國,總不能把賊贜當係寶,咁傷害感情卦?
呢批中國文物有三萬多件,有人睇完都話「咁多館藏都係賊贜,咁都得?」不少「遺老、遺少」話得舊包租婆點文明、守法,其實係「金玉其外、敗絮其中」,入大英博物館,其實係花錢睇賊贜、仲有呀,英國佬話「搶自中國的珍寶不會歸還」,赤裸裸暴露其性格,既然係咁,又何必扮曬「正義」?
香港如果唔係英國佬,唔會有今日,無論好嘅又好、醜嘅又好,都係中國人嘅事,由中國人承擔,英國歸還香港呢塊「賊贜」係理所當然,若又要指三道四,北京可不可以派人到「大英博物館」檢查裏面屬中國人的東西,論物估值,製成清冊,攝成圖像,商談哪一些可以歸還呀?
相信英國佬一定唔肯,咁又那些英國議員又何必玩嘢?英國議員咁有正義,肯唔肯在國會討論歸還中國的賊贓呀?搞咁多事,起自肥彭,老實講,彭定康呢條友,一直都唔順交還香港,他不斷指三道四不斷,目的是補償「末代港督」心態耳!

員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