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

抗日戰勝70年,北京要盛大紀念,於是又有不少人跳出來說三道四。為甚麼在海峽兩岸三地對這段歷史一片模糊?
在香港來說,雖然有三年零八個月之苦,但過往在英國佬管治下,是刻意低調、淡化。首先,英國人認為他們受皇軍之害,沒有遭德國人破壞之大,再加上戰後日本受美國軍管,英國佬視日本為「民主同盟」,當時的教育司,對日本戰時的暴行是避重就輕,於是除了每年拿著軍票追討賠償的港人,到日本領事館外示威一下點綴外,淪陷期的歷史,保存不多、英國佬這樣做,另一顧忌是怕挑起港人對殖民地政府的反抗,香港這段歷史的模糊,是英國人炮製的成果。
在台灣方面,本來可以大張旗鼓、名正言順紀念,但蔣介石先提倡「以德報怨」,這樣自然不好年年拿出來反日,再者國民政府退到台灣後,起初要保住聯合國席位,要靠日本支持,於是過去60年有意無意迴避,蔣氏父子做夢也想不到,這樣反給台獨份子製造茁壯環境,產生李登輝「我是日本人」的言論,而台灣的「光復節」亦是「有姿勢無實際」,亦令台灣被日佔的歷史,變得模糊不清,甚至柯文哲的母親,亦有「李登輝講得很對耶!我也是日本時代出生,誰叫你們把台灣割讓給日本?」想一想政客及知識份子亦有這種「認同」其他的可想而知!
至於大陸,抗戰時他們不是領導抗日,若大肆紀念是「名不正言不順」,加上在70年代時,中共只是政權而非「中國」,聯合國席位沒有份,於是亦低調以爭取日本援助,而改革開放前,亦沒經清能力,財不大氣不粗,自然難以大肆紀念。於是對抗戰歷史,兩岸三地紀念均不及日本。
日本上下年年「拜鬼」目的是甚麼?四個字「毋忘國恥」!其不能成為「正常國家」,是打敗了這場仗,他們表面說得堂皇,心底就像「勾踐復國」般耳!

題﹔紀念抗戰為行模糊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