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次大戰結束70年,有個中國導演難得上電視,聲聲話不需再用「仇恨教育」去防範日本人,「要站在高處看兩國關係」;有這種思想,與當年國民黨蔣介石提出「以德報怨」無異,
70年來得到甚麼?
在中國數千年歷史中,從未侵略過日本(元朝時,是蒙古人,並不是漢人發動攻日),安倍晉三現時不斷提出「中國威脅論」只是用來為「安保法」添加一個假想敵,沒有歷史可作證,你視我為敵,難道我要視你為友?
歷史上,日本人就不時侵華,給中國造成極大傷害。明末,豐臣秀吉欲取道朝鮮入侵中國,幸好萬曆皇帝有國際視野,派兵援朝,將日本人打退,但保住了朝鮮,明朝卻元氣大傷,很快就滅亡。
到清朝末年,日本人乘中國弱,再發動了甲午戰爭,吞併了朝鮮,逼中國天價割地、賠款,用來現代化日本。武裝了爪牙後,到民國時再侵華,八年抗戰,中國慘勝,亦像明朝一樣,國民政府很快亦倒台。日本侵華,從來不用侵略字眼,他們稱的是「事變」,這種心態到今天亦沒有改變,這種「鄰居」,用「以德報怨」是沒有效的,因為他們「沒有安全感」,一有機會就噬過來,你不用「仇恨教育」,清末、民國的歷史就是很好的教訓。
二戰七十年後,在美國羽翼下豐滿了,日本軍國思想又發作,炒作「中國威脅」目的是整軍經武,看其準航母叫「加賀」號,心態足可反映,你說他是「民主國家」,但「安保法」若通過,下一步就尋隙生事必增,南海問題與日何關,為何他在煽風點火?目的只有一個,不讓中國崛起!
日本人聲聲中國「逼」他年年道歉,但一個侵略了人家卻死撐不認,佔了便宜又賣乖的,你對他「仁慈」他當你是傻仔,其本性不改,則「仇恨教育」仍有必要存在,就像以色列人,到今天對納粹舊恨,會不會放棄?
題:仇恨教育有必要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