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6月28日 星期三

香港新一屆政府即將上場,暫時是「風雨前的沉寂」,搞政治,不是智商高就可以解決,有人吹噓智商160,以此大肆自我抬舉,但試想想,愛恩斯坦、霍金的智商比160更高,但他們都有自知之明,不會搞政治。
搞政治的歷史例子,是中國第一位平民皇帝劉邦,他是半個無賴出身,亦可以說「不是知識份子」,但他就是有辦法令有才學的武將、文臣聽他的,這就是政治人材。
今天是知識世紀,搞政治,各國都有培訓政治人材的學府,出名有法國「巴黎政治學院」、英國有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」、美國耶魯、哈佛都有政、經。但香港呢?過往那家「天子門生」大學只是培訓僕人,在回歸前充當馬前卒,但回歸後這種「特權」消失了,於是轉為反政府。
當然,現代社會和過往不同,以美國來說,要「社會公平」,民主黨的醫保,是要中產和富有者多出一些錢,替窮的分擔保費,但共和黨認為不公,特朗普就是因此成為總統。
在香港,納稅比美國更不公,主要納稅者是中產,他們納的薪俸稅佔了稅收12%,但只是納稅並無福利,有人一年得10個多月算有收入,其餘1個多月的交稅去了。中產沒有公屋等福利,最能「享受」的是意外傷病時才得到醫療。比起美國,香港的中產是「看得開」,至於此間的超富,有人每年只交數百元薪俸稅,但掠奪了大量財富,亦造成近年仇富的根源。
要解決社會矛盾,是怎樣將財富公平分配,但反對派歸咎政治上的「不公平」,這不過是掩眼轉移法。

香港沒有政治人才,但搞政治是高薪收入,拿「垃圾會」的議員來說,每人月薪近10萬,還有各類津貼,一年只需工作10個多月,在4年任期,平均收入每年412萬多,4年共收1690萬,但回歸20年,特別是反對派為社會做了哪些好事,而官員收入更高,局長是一個月32萬,但有多少「做好呢份工」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