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節將到,今年在港可看超級大月亮,月圓代表滿溢,是最好的一刻。
蘇軾的《水調歌頭》:明月幾時有….但願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是中國人認為中秋的絕唱。
但日本人欣賞的,卻是蘇軾另一闕作品《陽關曲》:暮雲收盡溢清寒,銀漢無聲轉玉盤;此生此夜不長好,明月明年何處看。曾得直木賞的作家葉室麟,本名是葉室和親林,就因著蘇軾的詩寫出小說《銀漢的賦》。
中國人視《水調歌頭》是絕唱,是欣賞作者的心境,日本人喜歡《陽關曲》是作者描繪的畫面,特別是頭兩句,大概是民族不同,觀點亦異。不過香港因為光污染嚴重,很難看到「銀漢無聲轉玉盤」的景象。
以往此間的報紙,一到八月十五,多用「今夜月明人盡望」作標題,這是引至唐朝‧王建的《十五夜望月》第三句,勝在淺白,感歎中有幾分落寞,大概認為詩就是要抒情吧。
隨者互聯網等科技日新月異,生活節奏、方式徹底改變,港人賞月只有遺下一大堆「垃圾」,今天連詩也式微了。
日本人欣賞蘇詩
隨中中(的曾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