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將盛勇追窮寇
毛澤東的詩句中有名句「宜將盛勇追窮寇, 不可沽名學霸王。」無論在戰場、商場、政治上,千萬不可以對窮寇放軟手腳。
對敵人仁慈,就是對自己殘忍,不追殺到底,最後後悔的是自己。
在歷史上的實例多不勝數,拿現代來說,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中國人抗日打了14年,死傷損失無數,當時國民政府的蔣介石,一聲「以德報怨」,一毫錢也不要日本人賠償,結果換來甚麼?
甲午戰爭清政府敗給日本人,人家要錢絕不手軟,並且拿這筆錢變成強國,在1931年再侵略中國。
以德並不能報怨,只要是豺狼本性,一定不會改變心腸。
不將「盛勇追窮寇」只是對狼唸佛,就像東郭先生一樣,最終必定反過來給狼狂咬。
但偏偏有人不從歷史汲取教訓,以為對敵人伸出橄欖枝,就可以「大和解」這只是一廂情願,並不是搞政治之人。
一張紙撕裂了,永遠不能補回完整,一個瓷器有了破裂,無論怎樣都掩蓋不了裂痕,如果認為「可以修補」只是天真,用天真的人去搞政治,一定陷於失敗。
敵人打不過你裝可憐,不是真求饒,只是爭取活命的空間,換取捲土再來的時間。
很可惜,社會上處高位的,充斥著婦人之仁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