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

<回歸20年>二
20年來,香港人的言論自由有沒有收窄?
1967本港左派暴動時,左報標題<青山灣出現中共炮艇>港英馬上封報拉人,現時反政府媒體,大字標題「明日上街」煽動示威,不止無事閒事。
67暴動時,除了左報外,全部媒體(特別是當時的利器電台)要歸邊撐政府,那有像今天,官營傳媒變成反政府喉舌.而民營電視亦假中立,明目張膽「以獨供毒」。
原因何在?因只要「賊喊捉賊」,整天「狼來了」,把「自由無限上綱」就可以。
這並無立場,而是老香港的感覺。
在港英年代,即使是末代港督彭定康在位,傳媒亦不敢對英皇室、港督「不敬」,叫「自我審查」美其名「報道底線」,今天則動輒叫「自我審查」證明賊喊捉賊愈大聲愈好。
早年有編輯對訪港的英公主標題「打砲迎御妹過海」,下場是被炒。現時多麼「刻薄」亦視為「新聞自由」。
為甚麼以67為例?因為當時的暴動,可影響到統治者的管治,不少人急往外逃,怕港英崩潰
香港是福地、會生金蛋,回歸前,以英資最大洋行為例,在港掠大量財富運回英國,最貴重地皮永遠在其手上:999年期,自然捨不得放手,但又怕換旗後遭針對,於是買「保險」遷冊。
回歸後,本地財閥接手,一樣掠得巨額財富,但又怕「政治變化(包括所謂民主)」來到喪失特權,於是立馬將財富移到海外,手法如英資類似,但分別是有些留財產,人卻遠走遙控;有些是走資,人卻留港看變局。
香港從來沒有人願意愛她,只是賺夠就走。97前怕中共移民走了的,回歸後見環境無變,於是又回流搵快錢,搵夠了又走,但臨走卻要說三道四,說「冇自由民主」云云,試想想若香港若不好,何必走了又回來?這類人應感激還有這塊地方給他們「掠水」,在西方,這些黃臉孔永遠是二等公民耳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