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視大亨邵逸夫逝世,令不少老香港又憶起當年邵氏與競爭對手電懋的舊事。
50年代電懋的陸運濤挾星洲資金先來港拍國語片,邵逸夫則是後至,但邵逸夫重用李翰祥導演,「食住」當時古裝黄梅調電影方興未艾之勢(黄梅調片是57年大陸拍的《天仙配》來港放映,首先掀起熱潮),李先拍《江山美人》找林黛做李鳳姐,趙雷扮正德皇,在亞洲影展中獲大獎,叫好又叫座,再捧凌波、樂蒂拍了套《梁山伯祝英台》在台灣大賣座,造成邵氏的聲勢大升。
當時在港的電懋,是拍時裝片為主,陸運濤這位劍橋大學畢業生(他的父親陸佑,是馬來西亞錫礦大王,曾捐巨款給港大建教學大樓,今仍有陸佑堂),找來才女張愛玲編寫了近十個劇本,主攻台灣年輕大學生、中產階級的市場。張在電懋前後約八年,其間共寫了十個劇本,八個拍成了電影。張的作品包括《情場如戰場》、《南北和》等,部份頗為賣座。
邵氏攻古裝片、電懋拍時裝片,本來是一時瑜亮,但黃梅調古裝片興起,衝擊電懋的製作,陸運濤亦想到建影城,可以古裝、時裝一齊拍。
當時傳說陸找上邱德根,就是談合作事宜,邱的太太裘錦秋,陪陸參加1964年在台灣的亞洲影展,就是商量細節。但不幸在6月20日,航機返港飛到台中時,遇到劫機,傳聞是想劫機,駕駛艙發生打鬥墜機,陸運濤夫婦、裘錦秋及電懋多位重臣罹難,最終結束。於是邵氏電影變成一支獨秀,但五十年後,巧合地,邵逸夫亦在4字尾之年逝世。
兩電影大亨四尾歸天
2014年1月10日 星期五
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
六、七十年代,香港流行一句俗語,叫做「扯貓尾」,是指兩個人有默契,互相推搪;或用行為來開脫,達到某些目的,就像人扯貓的尾巴時,牠一定「咪、咪」叫一樣。
年輕一輩對「扯貓尾」已不知何解,但在現實生活中,「扯貓尾」的舉動則無時無刻發生。
例子一是美國對安倍參拜「靖國神社」的反應,就是「扯貓尾」行為。
美國大佬要日本人做「馬仔」,日後「劈友」時,要幫大佬手,做「馬仔」的安倍自然要招兵買馬,將犯罪判死的前「殺手」捧出來做「英雄」,先可以吸收「新血」,美國佬點會唔知安倍企圖?但呢個大佬又要做「武林盟主」維持霸權,又要揾「馬前卒」幫美國賣命,於是對日本「小罵大縱容」,奧巴馬日後東來,一定見安倍,現時「做戲」,就是「扯貓尾」行為。
在舊日,好多老闆對夥記,亦有同樣行為,特別是舊式家族公司,有職員工作犯錯,遭老闆戟指大罵,甚至拍枱擲杯,有人以為職員一定飯碗不保,但痛罵完後,竟然無事。有人問老闆何解?老闆曰「罵他是希望他下次不會犯同樣的錯,若要炒他,何必教精他?罵人,是因為他還有利用價值,若無價值,即炒可也,因鬧人我亦血壓升,會傷身的!而罵,就是扯扯貓尾,似敲山震虎!」
東方人的商家作風,一樣可以施用到西方人的政治上,而且轉個頭來玩番東方國家!
扯
年輕一輩對「扯貓尾」已不知何解,但在現實生活中,「扯貓尾」的舉動則無時無刻發生。
例子一是美國對安倍參拜「靖國神社」的反應,就是「扯貓尾」行為。
美國大佬要日本人做「馬仔」,日後「劈友」時,要幫大佬手,做「馬仔」的安倍自然要招兵買馬,將犯罪判死的前「殺手」捧出來做「英雄」,先可以吸收「新血」,美國佬點會唔知安倍企圖?但呢個大佬又要做「武林盟主」維持霸權,又要揾「馬前卒」幫美國賣命,於是對日本「小罵大縱容」,奧巴馬日後東來,一定見安倍,現時「做戲」,就是「扯貓尾」行為。
在舊日,好多老闆對夥記,亦有同樣行為,特別是舊式家族公司,有職員工作犯錯,遭老闆戟指大罵,甚至拍枱擲杯,有人以為職員一定飯碗不保,但痛罵完後,竟然無事。有人問老闆何解?老闆曰「罵他是希望他下次不會犯同樣的錯,若要炒他,何必教精他?罵人,是因為他還有利用價值,若無價值,即炒可也,因鬧人我亦血壓升,會傷身的!而罵,就是扯扯貓尾,似敲山震虎!」
東方人的商家作風,一樣可以施用到西方人的政治上,而且轉個頭來玩番東方國家!
扯
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
研究香港史,會發覺有兩處地方,是英國人佔領前,已經十分興旺,一是赤柱,一是屯門;但香港成為殖民地後,卻變得毫不興旺,「地運」似乎一夕消失。
在風水學上,有所謂「地運」,一地運程有20年,目前在行八運,由2004到2023年,在港九,東北面有水,西南面有山的地區都走運云云。風水是玄學,信則有不信則無,但地方的發展,很多時卻以人的生活習慣、交通建設來決定興衰。
以赤柱來說,比地是以山得名,明清兩朝,己派兵駐守,有軍隊治安有保障,自然吸引民眾聚居。英人佔領香港後,統治重心移至西環、中環,赤柱的作用消失,村民棄村他往,興旺自然衰退。
屯門亦如是觀,舊日木船從廣州珠江南下,需要停泊,屯門自然是首選之地,亦是來往廣東、澳門的橋頭堡,若中、港海域不通暢,屯門的興旺必褪色。這就是屯門的紅樓,曾經是孫中山反清革命基地,在1946年,中共亦在這裏建立達德學院的原因。今天內地、香港不斷融合,若在屯門發展商場、建商業區,做內地人生意,特別是水貨客,其實是大有可為。
港英年代,屯門交通不便(屯門公路1978年首期才完成、84年才完成次期工程),發展滯後,所以無「地運」可行,現時政府要發展東北,這自然是機會、在著眼建住宅時,亦應該留大面積的商業區,才可令古代之重鎭可以重生。
古代重鎮
在風水學上,有所謂「地運」,一地運程有20年,目前在行八運,由2004到2023年,在港九,東北面有水,西南面有山的地區都走運云云。風水是玄學,信則有不信則無,但地方的發展,很多時卻以人的生活習慣、交通建設來決定興衰。
以赤柱來說,比地是以山得名,明清兩朝,己派兵駐守,有軍隊治安有保障,自然吸引民眾聚居。英人佔領香港後,統治重心移至西環、中環,赤柱的作用消失,村民棄村他往,興旺自然衰退。
屯門亦如是觀,舊日木船從廣州珠江南下,需要停泊,屯門自然是首選之地,亦是來往廣東、澳門的橋頭堡,若中、港海域不通暢,屯門的興旺必褪色。這就是屯門的紅樓,曾經是孫中山反清革命基地,在1946年,中共亦在這裏建立達德學院的原因。今天內地、香港不斷融合,若在屯門發展商場、建商業區,做內地人生意,特別是水貨客,其實是大有可為。
港英年代,屯門交通不便(屯門公路1978年首期才完成、84年才完成次期工程),發展滯後,所以無「地運」可行,現時政府要發展東北,這自然是機會、在著眼建住宅時,亦應該留大面積的商業區,才可令古代之重鎭可以重生。
古代重鎮
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
「不要問我從哪裏來,我的故鄉在遠方,為甚麼要流浪,流浪遠方、流浪.......」這是《橄欖樹》的歌詞,在70年代流行港、台,作曲的李泰祥近日在台灣病逝。
那年代內地並未開放,最接近大陸是香港,有人稱北京在邊界垂下「竹幕」,台人、外國遊客到港旅行,坐車到落馬洲遠眺深圳,亦成為行程中的景點。
港、台人士都有一股思鄉情結,因為不少人是49年從大陸移居,家鄉有親人,但相見難,通音不易(特別是跑到台灣的外省人),心中都有濃濃化不開的鄉愁。《橄欖樹》以優美的旋律、詞藻,迅速征服人心。這首歌是電影《歡顏》中的插曲,女主角胡慧中當時還是台大校花,捧着結他邊彈邊唱(實際唱的是齊豫),一轉眼都成為中、老年人了。
《橄欖樹》在內地開放,兩岸三通後,已經很少人唱了,即如今天沒有人再到落馬洲遠眺大陸一樣,內地人生活越來越好,甚至財大氣粗起來,「流浪」反而變得很浪漫,再沒有那份愁。
台灣的歌曲,70年代是兩岸首屈一指,不說《橄欖樹》、《龍的傳人》,好聽上口的,還有《恰似你的温柔》、《一簾幽夢》、《月滿西樓》等一大堆,加上鄧麗君那軟軟的聲音,沒有土豪的意氣風發,只有低低的蕩氣迴腸,為時代作出見證。
不過很奇怪,內地一開放,台灣的時代曲反而寂寞下來,像失去了氧份一樣,走下舞台成為歷史。
《橄欖樹》與
那年代內地並未開放,最接近大陸是香港,有人稱北京在邊界垂下「竹幕」,台人、外國遊客到港旅行,坐車到落馬洲遠眺深圳,亦成為行程中的景點。
港、台人士都有一股思鄉情結,因為不少人是49年從大陸移居,家鄉有親人,但相見難,通音不易(特別是跑到台灣的外省人),心中都有濃濃化不開的鄉愁。《橄欖樹》以優美的旋律、詞藻,迅速征服人心。這首歌是電影《歡顏》中的插曲,女主角胡慧中當時還是台大校花,捧着結他邊彈邊唱(實際唱的是齊豫),一轉眼都成為中、老年人了。
《橄欖樹》在內地開放,兩岸三通後,已經很少人唱了,即如今天沒有人再到落馬洲遠眺大陸一樣,內地人生活越來越好,甚至財大氣粗起來,「流浪」反而變得很浪漫,再沒有那份愁。
台灣的歌曲,70年代是兩岸首屈一指,不說《橄欖樹》、《龍的傳人》,好聽上口的,還有《恰似你的温柔》、《一簾幽夢》、《月滿西樓》等一大堆,加上鄧麗君那軟軟的聲音,沒有土豪的意氣風發,只有低低的蕩氣迴腸,為時代作出見證。
不過很奇怪,內地一開放,台灣的時代曲反而寂寞下來,像失去了氧份一樣,走下舞台成為歷史。
《橄欖樹》與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