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不要問我從哪裏來,我的故鄉在遠方,為甚麼要流浪,流浪遠方、流浪.......」這是《橄欖樹》的歌詞,在70年代流行港、台,作曲的李泰祥近日在台灣病逝。
那年代內地並未開放,最接近大陸是香港,有人稱北京在邊界垂下「竹幕」,台人、外國遊客到港旅行,坐車到落馬洲遠眺深圳,亦成為行程中的景點。
港、台人士都有一股思鄉情結,因為不少人是49年從大陸移居,家鄉有親人,但相見難,通音不易(特別是跑到台灣的外省人),心中都有濃濃化不開的鄉愁。《橄欖樹》以優美的旋律、詞藻,迅速征服人心。這首歌是電影《歡顏》中的插曲,女主角胡慧中當時還是台大校花,捧着結他邊彈邊唱(實際唱的是齊豫),一轉眼都成為中、老年人了。
《橄欖樹》在內地開放,兩岸三通後,已經很少人唱了,即如今天沒有人再到落馬洲遠眺大陸一樣,內地人生活越來越好,甚至財大氣粗起來,「流浪」反而變得很浪漫,再沒有那份愁。
台灣的歌曲,70年代是兩岸首屈一指,不說《橄欖樹》、《龍的傳人》,好聽上口的,還有《恰似你的温柔》、《一簾幽夢》、《月滿西樓》等一大堆,加上鄧麗君那軟軟的聲音,沒有土豪的意氣風發,只有低低的蕩氣迴腸,為時代作出見證。
不過很奇怪,內地一開放,台灣的時代曲反而寂寞下來,像失去了氧份一樣,走下舞台成為歷史。
《橄欖樹》與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