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

六、七十年代,香港流行一句俗語,叫做「扯貓尾」,是指兩個人有默契,互相推搪;或用行為來開脫,達到某些目的,就像人扯貓的尾巴時,牠一定「咪、咪」叫一樣。
年輕一輩對「扯貓尾」已不知何解,但在現實生活中,「扯貓尾」的舉動則無時無刻發生。
例子一是美國對安倍參拜「靖國神社」的反應,就是「扯貓尾」行為。
美國大佬要日本人做「馬仔」,日後「劈友」時,要幫大佬手,做「馬仔」的安倍自然要招兵買馬,將犯罪判死的前「殺手」捧出來做「英雄」,先可以吸收「新血」,美國佬點會唔知安倍企圖?但呢個大佬又要做「武林盟主」維持霸權,又要揾「馬前卒」幫美國賣命,於是對日本「小罵大縱容」,奧巴馬日後東來,一定見安倍,現時「做戲」,就是「扯貓尾」行為。
在舊日,好多老闆對夥記,亦有同樣行為,特別是舊式家族公司,有職員工作犯錯,遭老闆戟指大罵,甚至拍枱擲杯,有人以為職員一定飯碗不保,但痛罵完後,竟然無事。有人問老闆何解?老闆曰「罵他是希望他下次不會犯同樣的錯,若要炒他,何必教精他?罵人,是因為他還有利用價值,若無價值,即炒可也,因鬧人我亦血壓升,會傷身的!而罵,就是扯扯貓尾,似敲山震虎!」
東方人的商家作風,一樣可以施用到西方人的政治上,而且轉個頭來玩番東方國家!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