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間的反對派沒有人材,有泛民較開明的議員亦看到問題的所在,由一班「大佬」、「阿姐」霸住議席多年,帶領「對抗」多年,有甚麼建樹?
世界變,戰咯亦應變,以足球為例,由60年代的WM踢法,演變為四二四、四三三,到全能型,目的是甚麼?爭勝耳!一隊球隊最大目的是爭勝,同樣在政治上,作為政黨亦是希望爭勝,但很可惜,反對派「五十年不變」,一不合意,人家唔「就」唔「順」其意,就拉倒,用這種方式,等如一直踢WM式足球,時變世變而戰略不變,有可能贏嗎?
港人依靠反對派替他們爭取,但一直沒有成果,如果市民「真係老闆」,可以有得揀,你願意一次又一次用這些「職員」嗎?
有人認為反對派的「新生代」比老一輩更激進,若然「換血」,更不容易與中央談,因為他們更易「反檯」!這未免過慮,從現實看,市民發覺投票選錯人,下次自然懂得抉擇,而議員亦應知道,何時調節來爭取選票,但目前來來去去都是那些「永不言退的議員」,無得揀,所以政治上的「死局」才無法打破!
政治上,當對手比自己強大、有力量時,一味用「硬碰硬」,證明是行不通,但有人就「樂此不疲」,即使口頭說得如何「堂皇」、如何「有道義」但永遠無寸進,你唔厭、人見得多都厭喇,不識變通,則只能在堀頭巷打轉!
來點轉變好嗎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