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、家國興亡責
求援惹殺機
辛獨回到縣城已是午後,城門多了軍人,小縣的駐兵,總數不過五、六百人,差不多都動員了。
「辛捕頭,你回來好了,是宗大案!」千總李虎亦站在城門外,還拿著三眼銃(雛型火槍)。辛興知道石成這樣調動,一定有理由。
他快步走近府衙,就見招保在門外,他不停地走來走去,顯然是等候辛興回來。
「老大,到內說話!」招保低聲「書生不似做假故事是真的!」辛獨很自然反應「甚麼故事?」
「國家興亡的事!」招保低聲「死去的二人,是朝鮮大臣,李朝國君的臣子金在炳父子!」
「那書生呢?他告訴你知道?」辛興很直接,招保點了點頭。
「在石大人那裏!」招保低聲「事關機密,他們在石室,等老大回來!」
辛獨知道縣衙有用石砌成密室,是放軍機文件及商量重要大事的地方,他三步併為兩步,因他想知這宗大案的內幕。
石室外有兵丁及十夫長守衛,大木門是關上,裏面的人說話,外面聽不到。辛獨敲門「石大人!」
門開了,辛獨再一次看到書生。他這時一面憂傷,神情憔悴,本來蒼白的面更蒼白,他很年輕,約二十歲。
「二盛(辛獨字,古人尊敬別人,不呼名)你坐下來聽,他懂官話,可看我們的文字!」石成說話有些緊張;他示意書生講述。
書生唐話流利,但聲音很沙啞,顯然是哭過:「我來自漢陽,是因兩國大事而來。」「東邊的倭寇,在豐臣秀吉,打敗了群雄,成為關白(攝政大臣,類似首相)後,早前送信給我們君王,信是用中文寫的,大意是日本國關白秀吉要入侵大明國,修書要借道我們朝鮮,吾王正忙於應付國內黨爭,沒有回覆,但在日本九州的僑民近日回報,日本已經動員,王上亦發覺日本的忍者間諜,已滲入朝鮮,戰爭隨時發生,他於是下令我們父子三人秘密行事,將豐臣秀吉致朝鮮的書函,轉交大明皇帝,及早防備,書函用漢字寫,大明皇上亦看得懂」
「因為事關機密,若不暗中進行,隨時會捲起三國大戰,朝鮮首當其衝,我們已有百多年沒有打過仗,不想生靈塗炭 。為了安全,主上不想大張旗鼓暴露,而我國亦有不少大臣像柳成龍等,反對向大明求助。我父與我兄扮成商人,先我一天出發,我就緊跟在後,準備到北京再會合。出發前
一切都秘密,但來到這裏.......」書生流出眼淚,嗚咽說不下去。
辛獨似乎明白了很多:「日本人吃的是用醋混和的飯團,他們等久了肚餓,其中一人吃漏了嘴,留下飯粒,成為重要線索,亦救了我一命。他們的倭刀長、適宜劈殺,所以輕易斬了兩父子的首級.....」辛獨亦將自己的經歷說了一遍,他突然想到問題「這重大的事,為甚麼會洩密?」
書生歎了口氣「可能我們離開漢城後,有多日沒露面,恐怕是惹起潛伏的日本忍者間諜思疑,他們可能找到我父、兄的圖像.....加上我們內部的黨爭,日本人收賣朝鮮奸細不難,唉,就這樣事敗令我父兄喪命!」
辛獨馬上追問「你見到父兄遇害,為甚麼在案發現埸不認屍?」
書生歎了口氣「我怕身份洩露,這是國家興亡大事!因為我不知道誰是忠,誰是奸!」
辛獨想到草屋,他低聲「倭寇為甚麼會在這裏才下手殺人?」
書生望了望辛興「我認為你們這裏有潛伏在倭寇間諜!因為你也遇襲。」
「他們潛伏在這裏,因為是小縣,不起眼,又近官道,每日有甚麼來往,都可以偵測,所以我父、兄來到,在這裏猝不及防,因而送命!」書生沉痛地說:「我是看了凶案現場,聽了辛捕頭的話,肯定倭寇間諜已滲入明國土!」
辛獨點了點頭「但,殺手可能亦是你們招惹來的!」
書生狠狠地望了辛興一眼,他顯然語塞!
石成的面孔一直拉長「小縣成為倭寇間諜聚集,所以我急忙動員守軍,保護朝鮮使者的安全!」
辛獨急忙單膝下跪「卑職該死,有奸細混入也不知道。」石成揚手叫他起來「無頭雙屍案已揚了開去,倭寇忍者可能再度施突襲,而潛伏縣內的奸細,可能亦配合行動,未來一、兩天局勢很兇險,這要上報朝廷!」
「現時官道不安全,卑職認為最上策是急送朝鮮密使進京,再上報倭諜之事!」辛獨提出意見。
書生紅著眼「我先要父、兄頭縫回屍上,不能身首異處,盡了孝,再晉見大明皇帝。」
石成雖是小縣官,但亦非庸碌之輩「我縣守軍只是地方部隊,戰鬥力有限,倭寇間諜有二人在逃,武功又高,行事狠辣,最重要的一點是......」他望著辛獨,兩人的目光不約注視在書生身上「倭寇那封借道的書函,不在你父、兄身上?」
書生紅著眼,很快點了點頭。
「書函在你處,責任更大了!」石成望著辛獨歎了口氣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