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一屆特首即將「報名、入閘」,各路「龍蛇」已摩拳擦掌,有「心存大欲」又「猶抱琵琶半遮面」;有冀求「祝福」而「奔走鑽營」形形色色,誠「新官場現形」。
平情而論,無論誰人登大位,亦難獲「中央信任、港人接受」;提此「條件」者誠「痴人說夢」耳!在政治上從無所謂「大和解」,永遠是「敵退我進」,觀回歸20年歷史,就可見不虛。
97回歸時,若北京敢起用羅德丞為特首,香港一定不會有今天之局面。當時以為任用「老好人」董建華,反對派一定接納。但董上任後,先有「干預」港大民調的「學術自由」,給反對派一記重擊,連港大校長鄭耀宗亦不保,老董被「打窒」,埋下港英年代的「天子門生」一變為「反共、港獨」橋頭堡。
而反對派得到甜頭後,步步進逼,加上亞洲金融風暴、「沙士」瘟疫,經擠蕭條,董時運不濟焦頭爛額,一場「50萬人上街」,令北京先退一步,撤董換曾,反對派氣燄更盛。
曾上任以「無為」取悅地產商、縱容反對派,於是對方胃口大開,要價更高,公務員治港用上港英之「小政府」方式,反而坐大反對派,肥了地產商,造成貧富不勻,地價飛升。
及至梁振英上場,北京吃過虧了,開始寸步不讓,反對派於是「萬般不對,皆歸罪梁振英」,但梁之大錯,反對派拿不出證據,只好罩上大帽子「撕裂社會」,然而要「撕東西」豈梁一手能造成?凡撕裂必須兩手,另一手即反對派也!
反對派千方百計策畫之「佔中」一役,以為可以倒董般倒梁,但北京「企硬」,政治形勢開始逆轉,不退而撼,要討價還價,不再由反對派主動焉。
目前反對派之策略,是不「硬撼」中央,凡事針對梁振英,打倒梁就當是打敗了中央,於是有港英「舊電池」拋句「莎士比亞」、逢迎一下反對派就想坐上特首之位,老實講,能拋一句「一張一弛、文武之道」還可算有些「料」,若這樣的人可以中選,還是早點移民好了!
拋句莎士比亞可治港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