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間「遺老」不少人成日話港英年代如何「公平」,在老香港眼中,那當然是騙人的,60年代的銀行擠提潮,累到不少華資「雞毛鴨血」就是港英一手炮製!
當年銀行之間沒有利率協議,各有各做,華資銀行如廣東信託等,會用較高利息,吸引小客戶,得到的資金,就會投放在利錢高的地產市場上。廣託本身的資金本來很正常,沒有負債,但為甚麼會倒閉,事隔半個世紀仍有人談論呢?
原來在1964年12月,當時的港督戴麟趾上任不久,突然頒布一條管制銀行的新法例,規定銀行投資在地產上,不得超過資本20%,否則就是犯法,但在新例實行後,如果銀行投資在地產上超過此限制,必須在二年內,補足資本至「合法規定」。
這樣自然令眾華資銀行驚惶失措,相反「印銀紙」的英資就沒有多大影響,因為在行政、立法局他們均有人也。這條新例將當時的華資銀行「掃」得七零八落,因現金短絀,變成周轉不靈,引發擠提,整條彌敦道都有拿不回錢的小市民哭聲,很多人被害至傾家蕩產!而英資就擇肥而噬,將優質的華資收入囊中。這一招亦令到華資銀行從此一蹶不振,只能英資獨大!港英統治下有「公平」社會?是「遺老」睜著眼講大話,騙80後、90後的,問問父毋或祖父母,就知一晚失去血汗錢的可怖。
65年發生港英政府炮製的擠提,幕後主其事的,是一個叫郭伯偉的財政司!而戴麟趾這位港督,無視社會的不公平,亦導致1967年的左派大暴動,社會貪污盛行。
港英炮製銀行擠提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