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上古已有民主
中國文化源遠流長,不乏睿智者,但為甚麼被某些「專家」指稱沒有「民主」思想?不過研究後,發覺民主曾在中原出現,而且早於孟子年代。
一般認為:「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」這句是「民主」思想濫觴。但其實比孟子之前,中國人已有君主是「一人一票選出來」:而年代是夏朝,時間是大禹治水後。他因為治水有功,被民眾推舉做領袖,而民眾是各部落。可見部落聯盟一人一票的代議選擧制度,早在夏朝已出現。
因為夏朝非「信史」年代(歷史可相信),所以這種「選舉人票」制度為何廢止,各有說法。但「民主」制度顯然一度推行了相當長的時間,事跡雖是吉光片羽,但肯定是存在的。
若行之有效,但為何放棄「民主」而走向「君主」制?
一個原因是不能做到「小數服從多數」,特別是51%對49%時,當中擁49%是較大的部落。而51%是小部落居多!當時可能沒有較大的部落可擁有2票這些方法,於是在關鍵時崩潰!
從《禮記》出現的時代來看,《禮》應該在夏朝之後,目的是用來規範人的倫理、行為,一改「民主」帶來的秩序失控。
從歷史來看,打著「民主」而造成的失控,接下來必然催生「強人統治」,特別是強鄰環伺時,在「民主」吵吵鬧鬧之際,大事辦不成,敵人乘機入侵,倒不如由強人管治。在法國歷史上,推翻了帝制,之後又迎來拿破崙這位皇帝,足可反映這種見解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