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0月8日 星期四

人生幸事有二,小時遇到良師,老時遇到良醫,但在香港,這種運氣是渺渺乎而不可尋覓。
油麻地有所學校,十字架高舉,早年被視為「名校」,不少家長爭相送子女入讀,但執教之教師,女的多是勢利小人,凡家境較窮之學生,即鄙視為「乞兒」般,在教室中嫌其校服污糟不乾淨,背景好的則青眼相加,以宗教外衣,掩著膿瘡爛肉,雖然事過境遷,此校亦在「名校」中褪色。但曾對學生之傷害,卻揮之不去。
有所謂醫者,在政治問題上議論多多,「民主」不離口,一副「義正詞嚴」,但私底下,此君對病人多板著臉孔,問多兩句嫌煩,有多少「痌瘝在抱」精神不無疑問。本業上不是良醫「無錢何不輪公立醫院」的神情未去,卻奢談「真普選」云云,真是人格分裂,但偏偏這種「藍血人」每每又喜談「公義」,是否可以掩飾其醜惡靈魂?
良師不是「補習天王」而是在啟蒙時,除傳道、授業、解惑,還包括關懷、愛護。不少升上中學後不願讀書的學生,多少是啟蒙時遇上「教學視為打工」的,只求終身鐵飯碗,不准裁員的「師表」,令他們抗拒讀書導致。
而黑口黑面,講多句嫌阻他時間的醫生,不止香港如是,日本亦有此現象。為了社會的願望,日本的電視劇才炮製了《 Doctor X》及《最強名醫》,這些有超技術,又有良好醫德的神醫。
良師、良醫做不到,卻去大談社會公義,真是人格分裂!

不為良師不為良醫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