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、明軍首戰敗 萬曆候良臣
祖的一個親兵將耳伏地「來的人不多,最多是三騎,我們衝過去,殺他措手不及!」
祖承訓勇氣大增「殺!」拍馬向回頭路衝,各騎兵亦跟著衝。
辛獨遠遠聽到馬蹄聲,他抽出佩刀,就見祖承訓舞刀衝至。
祖一腔怒火,就要劈,他要殺人洩憤,但辛獨認得他,大叫「自己人!」他一側身避過來刀,跟著用力一蹬,身子躍高「祖將軍冷靜!」
祖承訓這時依稀認得是辛獨,他即時洩氣,在渡口時的威風變成現時的沮喪。
妍蕙的馬亦趕至「自己人,不要打!」
辛獨告訴祖「身後無日軍追來,可以稍作休息!」眾兵才下馬,解甲、吃妍蕙給他們的粟米粉造的餅。
辛獨與祖則走到一株樹旁,互相交換情報。他告訴祖承訓「女倭諜忍者仍在平壤,但偷得絕密圖冊!
辛獨從懷裏拿出全美賢繪畫的入侵北京地圖「這是日本忍者潛入我大明,數年來偵察的機密,將軍兵敗但有此地圖,相信皇上亦會赦祖將軍之罪!」
祖承訓接過一看「辛捕頭,你冒九死一生,奪回此圖,竟為了救我,而不領功?」他差點要跪謝。
「辛某奪回此物,亦是獻予朝廷,今次不過是借將軍之手行事,小縣捕頭,有甚麽功?」辛獨拱手「彼此都為國出力,何必掛齒,若非將軍攻城,牽制倭兵,在下亦未必能得手。」
祖承訓感激萬分,他後來果然因此免罪,還獲重用。
朝鮮王李昖一心以為明軍可收復平壤,但幾天下來,只見祖承訓灰頭灰面敗退回來,三千多騎兵,散兵陸續逃回,只有百生還;他心中冷了半截。
祖承訓一見柳成龍就大罵:「大明軍隊替你們賣命,但朝鮮人上陣即潰,又說平壤守軍不多,但倭軍不止數千,這仗怎樣再打?老子不打了!」
他帶著殘餘騎兵,星夜渡過鴨綠江,朝鮮人呆住了:「明軍打不過倭兵,朝鮮豈不是完了?」李昖馬上派使者趕到遼東,要求祖承訓回來。
留在義州的朝鮮人,不少渡江逃入明國境「大明騎兵有去無還,我們怎能招架?」人心更虛怯了。
妍蕙與辛獨回到義州,到處都是兵荒馬亂。
她有點不高興:「你把地圖送給人,拿甚麽覆命?是否還要回薊縣?」
辛獨聳了聳肩:「我還未抓到全美賢,不會回家!」
「怎抓?」妍蕙瞪大眼。
「留在這裏,她自然會送上門。」辛獨似乎胸有成竹:「她一定想取回地圖。」他搔了搔頭「等上三、五天,她一定會找我!」
因為辛興換回明朝的官服,柳成龍叫手下李雨鐘,安排了一間小草屋給他倆歇息,又給他打點,兩人更熟絡。
妍蕙雖扮成衙差,但須四出張羅找米、玉米煑飯,這時穀物未有收成,所謂米飯是混雜豆類、麥子,山藥,餸菜是泡菜,但她懂朝鮮話,故找到一隻雞來,半個時辰不到,倒算弄出一頓飯。
「很久沒有這麼豐富了!」辛獨吃得津津有味。妍蕙滿面得意「我的廚藝不錯吧?」她喜歡望著男人吃她燒的飯。
「來碗麵更好!有燒酒最妙!」辛獨很久沒有吃過熱食了,他說話在這時比較多,人在吃飯時心情都暢快,不免說多幾句。
「你從來沒有過女人?」妍蕙最希望知道的,還是辛獨的身世,但他瞪了她一眼,沒有表示。
「我遲早離開你,只要收復平壤,我就回家!」妍蕙惡狠狠地回瞪他一眼。
「妳們的國君,似乎還沒有下詔免妳的死罪,還是跟我回薊縣吧。」
妍蕙聽了後,心裏又甜絲絲起來。
而李雨鐘不時找辛興,談論兵事,這時妍蕙就會避開。
在北京,祖承訓打了敗仗,萬曆帝朱翊鈞收到快馬送來的戰報。
「倭寇戰勝遼東鐵騎?」皇帝亦有些焦急「寧夏叛亂未平,倭寇若越過鴨綠江,豈不是兩面遇敵?」他下詔要祖承訓入京交代
。
卸膊是人的劣根性,祖承訓歸咎:在朝鮮取不到當地提供的補給,無粟無米;打頭陣的朝鮮兵一接觸即潰,連累明軍;倭兵擁有不少火槍、大筒鐵砲,火力驚人;在平壤的倭寇有數萬,必須用大兵團作戰。但他將辛獨偷回來的地圖一併呈給萬曆帝,表示「臣聯同明國一捕快,奪獲忍者繪畫的地圖,倭兵佔據朝鮮全境後,就會入侵,所以臣準備在遼東部署,準備再戰!」
朱翊鈞看到全美賢的地圖,十分震怒「小日本竟想吞我大明?」他看見地圖繪得詳細「倭寇對大明一早有機心!」
他回到後宮就跟金素姬講及朝鮮局勢。
金素姬身子發抖,但神情鎮定:「皇上,朝鮮滅國了?」
「還沒有,朕一定助李朝復國。」朱翊鈞很愛素姬:「李朝仍保住義州一隅之地,倭兵沒有地圖,不敢貿然北進。」他拿出辛獨偷回來的地圖,要素姬指點一下鴨綠江一帶,素姬認出是全美賢的字,她內心一陣激動「辛捕頭他怎麼了....」但她沒有說出口,因為她知道提及辛獨名字多,對兩人都沒有好處。
「地圖在哪裏拿到的?」她裝作漫不經心。
「是我大明的捕頭,交給祖承訓的。」萬曆不如道素姬對辛獨的心。
金素姬心裏一陣絞痛「他給倭寇傷害了?」但多番救命之情,必須收藏心底。深宮一入深如海,她仍然將復國、報父兄仇的希望,寄託在朱翊鈞身上。
「我們進軍有補給困難,倭兵相信亦有同樣情況,夏季多雨,火槍、鐵砲作用減弱,要認真地打,現在還不是決戰時候...」朱翊鈞心裏計算著「朕要對付的,不是一個部族,而是要對敵一個國家,要有完善的計劃!」他對金素姬表示「倭兵要滅朝鮮,在打敗我遼東鐵騎後,一早兵指義州。但他們遲遲未有進兵,顯然是有困難,所以局勢仍未絕望。」
素姬稍為安心,但她很快想到「以明國之大,結集十個軍團不是難事,但皇帝的心在想甚麼?」
萬曆皇帝心裏是有計劃的,他在等待一個人,一個可以看清楚大局,扭轉乾坤的人材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