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十七>油旺初華錄
很多人懷舊,話人情味高於一切,其實一路走過來,舊日並非特別美好。
60年代後期,彌敦道一到晚上就小販充斥,人車爭路,特別是67年大暴動後,港英政府管制放鬆了,市容就更髒亂,今日稱女人街的通菜街,就是將彌敦道的無牌小販趕入內街所遺留的「歷史舊跡」。
在花園街生活的日子,曾賭過「碌波子」、買過「字花」,還有,就是爬過大坑束的山看免費波。
當時小市民的娛樂、一是電影、二是足球,當時賭馬5元才可投注,若非中產階層未必人人賭得起(但工廠有人上門收外圍)。於是花墟睇波兼賭波是不少人的娛樂。花墟即是警察會球場,昔日借給足總辦聯賽,常萬人空巷。例如南華過海對巴士,對東華、愉園、巴士都十分吸引,當時甲組有12隊,最尾兩隊降班、陸軍、警察都有打甲組聯賽。
花墟球場的座位有萬個,好波很容易滿座,但冇錢又有睇波癮,就可以從大坑東村那邊,爬上山睇波,因可以從北面龍門後睇曬整個球場。
那時的名將,守龍門有劉建中、黃兆和、衛佛儉,前鋒是姚卓然、何祥友、莫振華、黃志強、郭滿華等。
占賭波的是在靠近界限街的大鐘牌下面,散場時收錢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