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

香港政局如何發展,與經濟前途有莫大關係,這絕不是「唔返內地,又以為北京唔掂」的政客可以左右的。
有人以為用「民主、人權」可以削弱中央的認受性,但北京一早知道,維持經濟在7%以上的增長,內地不會亂、政權仍然穩,而內地在中產階級增加,資訊流通更方便時,為政者一定要社會更公平,才可管治,只有此間的反對派政客,自以為「豪情蓋天」最終是害苦港人。
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已看到,中央領導人對港的信心正一點點消失,而金融中心的中介人地位,可以由上海等取代。當內地不再依賴香港作為中介人角色時,此間自然褪色。
老香港都有這種認識:在1984年前,港紙在內地十分矜貴,在廣州等各省市消費場所,拿出來找數大受歡迎;但回歸前,己逐漸不再吃香,到今天在內地消費場所,港幣的地位不如人民幣,被取代只是時間問題,所以「港人優先」只是一廂情願的掙扎。
港元與美金掛鈎是「維穩」產物,人民幣未來勢將成為國際貨幣,香港遲早要使用「人仔」,港人不能剪斷與內地母體這條臍帶,是不爭的事實;偏偏現時部份政客、傳媒鼓吹「民粹主義」,要攪港獨,明眼人均看到,在形勢比人強下,是絕無可能!目前搞抗爭的,只會玩死香港,起碼在經濟一環,反對派政客,有甚麼方法,可以養活700萬人?
怎樣養活七百萬人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