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

所謂民望調查,目的是要查出真實的一面,但要「出術」現時很容易,只要有人給0分,就可以拉低分數,炮製「不及格」:若明知有漏洞,不去堵塞,仍然照樣「調查」發布,則公信力有多少?
有些民意調查,受訪者最高係畀100,最低係0分,通常,畀呢兩種分都係「鬥肉韌」居多,應該剔除不要,這樣才可以反映事實,在統計學上,删去最高及最低分才計算,不是標奇立異。但有人一定採用最高與最低分制,在拉起平均分時,就很容易做手腳,因10個人給50分,第11個給0分,平均值就只得45分多一點,可以話「民望偏低」了。難懷很多傳媒對「調查機構」發表的數據,越來越不重視,這無他,若不列出得分細節欠公允,列出來則沒有這麼多篇幅,於是索性不要,因50分未必是及格分也。
當然,有些人是先入為主,對某些人物有偏見,例如中國人對日本人、日本首相安倍不會有好感,要打分數一定不太高,但明知是這樣,更加要公正反映,而非用100分及0分這些極端數字也。
香港弊在沒有超然的民意調查機構,不受政治立場左右,有些打著「大招牌」的,卻是「言過其實」,調查破綻多多;但卻要不時向外發表有問題的數據,對於被調查者殊不公平,當然「學術自由」很重要,但是否就可以要人接受有爭議的東西,用這些低分數字,起潛移默化「洗腦」作用,一味「宣揚」某人的不濟呢?因為接觸得不盡不實數字多,自然有「這個人不行」的意識,大概這就是一定要用0分來計算吧!

0分計算好好用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