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四>
廟街在舊日,只旺到寧波街附近,再下就比較疏落,那時缺乏照明,睇相的多數用火水燈一支,「照田雞」謔稱就是由此來,因來睇相的,多數是蹲在睇相佬面前,相士就拿著火水燈照,似足鄉下捉田雞而得名。但賣吃的,就用打氣的大光燈,舊日若用火水,皮費已相當貴,一般家庭是用炭來煮食,有火水爐已不得了。
當時要點起一個炭爐,會弄到整屋煙,後來出了「原子炭精」,手指公一截似的,點火後放在炭中間,炭爐很快就起火,到60年代時,則「進步」用火水爐了。
至於一般大牌檔要火力較猛,則燒煤球,欖形像鵝蛋般大一個,在廟街吃過地攤,就應見過煤球。
那時最好搵是佐敦道碼頭(網上圖片) 的報紙檔,早上過海返工的賣日報、傍晚賣晚報,雖然1毫一份,但現金「執豆咁執」。那時八文樓還未起,渡船街已是海旁,有煤氣廠凸出,筆者遷到旺角時,八文樓才在煤氣廠原址次第落成。八文樓是渡船街文華新村,有8座大廈,分別以文英、文華、文昌.....等命名,當時是海景名宅,今天人老珠黃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