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9月15日 星期四

<油旺繁華錄>
<序>
記述一地方的舊事、舊物,相信北宋的孟元老著的《東京夢華錄》是「啟示之作」,筆者生於香港,由19501960年生活在油麻地;19601965年住在旺角,可以說少年時代,都是與這兩區一起成長。人老了多喜憶舊事,小時了了,亦作無病呻吟一番,本想名為<油旺初華錄>,因是初起之繁華,但「初華」恐不明所以,故另一名稱<油旺繁華錄>。

一甲子的舊事,泰半為記憶,舛誤不免,聊作掌故、閒談,更盼指正。

(一)
50年到70年,九龍的市區,可以說是由尖沙嘴至荔枝角。一條6號巴士線,將這兩「極」聯繫起來。
在市區邊緣的是一家遊樂場荔園,每個兒童的「天堂」,那年代荔園門口就是巴士總站,再行就是沙灘,美孚新村還未起,白天可游水,划艇,那時一落巴士就有「大媽」圍上來問「租艇嗎?」
荔園,可流連整日,但多數是傍晚去。那格局到今天仍記得:早年依稀是3亳子入場。一進大門,正中有風車、旋轉木馬,還有是拋香口膠的攤檔,將一毫錢往檯面的階磚拋,不「宅界」就有一包「白箭香日膠」。
而進場左手面是跳艷舞的場所,隔著遊戲攤檔,右面是放粵語片的場館,因方便衛生,怕有木虱,都是鐵椅。粵語片場旁有餐廳,那時還沒有動物園(荔園的動物園,少時聽說是購自沈常福馬戲團),而沿正中行到尾就是歌壇,與艷舞一樣,入場要另外購票。
在歌壇左手面是一個很大的粵劇戲棚,大堂前要買票,後排免費。大戲棚對面是放殃西片、日片的場館,曾在那裏看過黑白片,「哥斯拉」前身的《原子怪獸襲東京》。荔園的格局大致就是這樣,但玩到11點前一定要走,因12點就沒有巴士。那時的電影院,最後一場是9點半,片長多數是一個半鐘多一點,散場仍有巴士。

那時住在尖沙嘴山林道,6號巴士正好送我回家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