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油旺初華錄>
<三>
50年代尾,彌敦酒店對面亦有一家旅館,但後來拆卸改建,成為富都酒店,但在94年亦拆掉。而彌敦酒店左手面亦有一家大華戲院,但這是首輪西片電影院,不做粵劇的。
油麻地之旺,有認為始終不及旺角,最大原因是一條廟街。
廟街很奇怪,由佐敦道到文明里,人流最旺的,舊日是天后廟前一段(今日榕樹頭公園所在)那時油麻地停車場原址是一家小戲院,名叫廣智(廟街與甘肅街交界)。
廣智戲院比普慶、大華歷史更老,早期是映默片,有解畫員,而解畫坐的位置,是在後座(舊日分前、中、後座,以及樓上超等、特等)入門右手面,牆上有小「騎樓」的建築凸出,那就是解畫坐的地方,但50年代起,電影多數有聲,不須解畫了(廣智在1968年7月拆卸改建成今天的停車場)。
因為天后廟在隔鄰,廟前又有空地,加上人流旺,就形成「夜墟」。當時戲院前必定有小販,冬天賣黑皮熱蔗、糖砂炒栗子、煨乾魷魚、雞蛋仔,夏天是雪糕、雪條,牛什等,那時在天后廟前仍有路,有兩檔大牌檔,一檔賣葛菜湯、崩大碗,冬天有生炒糯米飯。
逐漸賣武賣跌打丸散的,馬騮戲賣猴棗散的,睇相、占卜的,替人度身做衫褲的,賣二手錶、鋼筆的,賣唱的夜間雲集,就帶旺廟街,不過,在甘肅街對下至佐敦道一帶,因有不少妓寨,晚上有扯皮條的大媽向男途人搭訕「介紹個大姑娘給你,上樓睇下……」,變成正經婦女,對此段退避三舍,相反旺角那時冇妓寨、男女可一齊拍拖夜遊,兩者旺的程度分野在此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