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沒有政治人才,反對派只是「大佬文化」,政改若原地踏步,失敗在「公民提名」叫價過高,怪北京,不如反省一下反對派不濟,回歸17年,還未摸到與北京交手的策畧。
要爭取普選,按內地政治作風,是吃軟不吃硬,用「玉石俱焚」方式去與北京撼,自難成事。何況反對派「自鳴清高」,不肯到中聯辨談,怕被同路人抹黑為「跪低」,掣肘多多,溝通的路窄,一味站在「道德高地」上呱呱嘈,能嘈得出成果來?
其次,是未談先亮出「如果冇國際標準普選就佔中」這張牌,封成了自己的退路,亦給北京有時間去「拆局」。歷史上的談判,都不會將底線定得太死,即使兩國「兵戎相見」,最後才送上「哀的美敦書(ultimatum)」那有像「佔中三子」,一早要咁要咁,就像細路仔不獲家人買玩具,就跺地哭叫「我唔食飯」,要人「遷就」,這真不知是甚麽談判方式了。
反對派流行「大佬文化」某幾個人說了就「定音」,對於是否合理,可不可行無人質疑,而這些「一鎚定音」的,頭腦冬烘,以北京今天的實力,已非2003年時,反對派處於「無牌可打」下,不用軟功而要硬撼,人家怕你有牙乎?加上遭踢爆反對派金主,與外國反華勢力千絲萬縷,中央企硬自然理直氣壯。而所謂「國際標準、無篩選」只是反對派希望能夠「入閘」的好聽包裝,給人戳穿後,即無法自圓其說。
反對派用温和面具遮住激烈目的,企圖用罷課、罷市來做「後佔中」的鬥爭手法,正好予建制派清洗方便,若不改絃易轍,只會累港人一無所得!
以硬碰硬自招失敗
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
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
全民退休保障,十劃未有一撇,已經意見多,究竟人人派定審查過資產先派?三千唔夠要三千五啱唔啱?使唔使加稅?有人不停呱呱嘈!
在外國,退休保障係睇納稅多寡,決定拿到的錢有多大,此間不少大喊十,就認為唔應該人人派,要審查過資產先畀,這樣對交薪俸稅最多的中產,殊不公平,因為一味交稅無得享福利,即係揾中產笨。當然,做註冊教師、公務員有公積金、長俸,羊毛出自市民身上,剔除係應該,但一般打工仔,辛辛苦苦儲起一、兩百萬元養老,是否就排除於受益人之外?點解唔計交薪俸稅多寡,作為派錢依據?那些每年交近億薪俸稅的,可以唔攞退休保,但他們的貢獻是不能抹煞的。
在外國,退休保障係睇納稅多寡,決定拿到的錢有多大,此間不少大喊十,就認為唔應該人人派,要審查過資產先畀,這樣對交薪俸稅最多的中產,殊不公平,因為一味交稅無得享福利,即係揾中產笨。當然,做註冊教師、公務員有公積金、長俸,羊毛出自市民身上,剔除係應該,但一般打工仔,辛辛苦苦儲起一、兩百萬元養老,是否就排除於受益人之外?點解唔計交薪俸稅多寡,作為派錢依據?那些每年交近億薪俸稅的,可以唔攞退休保,但他們的貢獻是不能抹煞的。
其次,係金額,要生活過得舒適,自然係錢越多越好,派三千,每日有百元可用,夠吃兩餐,但若將租金、水電、交通、睇醫生等加加理落去,則三千五百元亦未必夠,問題是錢從何來?若然政府出資五百億後,勞資最高供月入2.5%,咁細數目,係人都知係「杯水車薪」,外國起碼抽入息三分一,但抽得多,必然影響消費,睇少場戲、買少件衫、食少餐飯,惡性循環下,市道萎縮,裁員增加,大喊十之輩,又呱呱叫矣。
有蠶蟲軍師,一味打商界主意,錢唔夠就加利得稅,這樣是飲鴆止渴,當全世界都減利得稅吸引外資時,香港要反其道而行,是否迫人「走資」,製造更多失業?本欄提過,要行全民退休保,應打賭博稅主意,將賭波收益抽出來,注入退休保內,影響可以減到最小,舊錢每年起碼有一百幾十億,何樂而不為?
全民退保如何生財
有人話「生女要貴養」,才會培養出好氣質,有一定道理。
某地選美,除了看樣貌、身材、學歷外,還看她們的出身,住在政府供應的房子,雖美亦難入決賽,住得較好的,則入圍較多。主事人的見解:女孩子生於草根,自細捱過鹹苦必然世故,參加選美視為往上爬的捷徑,費盡心思求名求利,她們只講手段,目的識「有錢公子」自然不會有氣質。出身於中上家庭的,父母對女兒重視教養,自小未識風霜,對「利」字不會看得太重,言談舉止可看出大方之處,氣質自然較佳!後來主事人他去,選美改為「平民化」,選出來自草根的靚女,但當選後負面新聞多多,變了「花魁女」,令名媛提名人揚言不鼓勵「好人家女兒選美」云云。
所謂貴養,就是用好的東西,不管食、衣、住、行,都是上佳的,久而久之,她自然學會品味增添貴氣,而草根階層,平日用的食的,品味差格調低,錙銖必計,自然高貴不起,氣質不同,處事亦各異。歷史上就有類似故事,陶朱公有三子,次子在做生意時,因爭吵殺了人,陶朱公就派第三子拿千両黃金去救。但他的老婆認為「拿這麽多的錢,應該派老大去!」而長子亦揚言「不派他去是小看了他,寧願自殺!」陶朱公無奈,改派長子去,長子對錢重視,不願大灑錢,結果救不回二弟。陶朱公這時對老婆說「長子自細跟我一起在困境中奮鬥,知道生活艱苦,因此重視錢財;三子出生時,我家已富貴,他不會在意金錢的花費,所以我才派他去救兄,但妳執意要老大去,他無法捨財,最後害了他的弟弟。」
內地的炫富女,底子現時拆穿了,她若是貴養,又怎會有這結局!
生女要貴養
某地選美,除了看樣貌、身材、學歷外,還看她們的出身,住在政府供應的房子,雖美亦難入決賽,住得較好的,則入圍較多。主事人的見解:女孩子生於草根,自細捱過鹹苦必然世故,參加選美視為往上爬的捷徑,費盡心思求名求利,她們只講手段,目的識「有錢公子」自然不會有氣質。出身於中上家庭的,父母對女兒重視教養,自小未識風霜,對「利」字不會看得太重,言談舉止可看出大方之處,氣質自然較佳!後來主事人他去,選美改為「平民化」,選出來自草根的靚女,但當選後負面新聞多多,變了「花魁女」,令名媛提名人揚言不鼓勵「好人家女兒選美」云云。
所謂貴養,就是用好的東西,不管食、衣、住、行,都是上佳的,久而久之,她自然學會品味增添貴氣,而草根階層,平日用的食的,品味差格調低,錙銖必計,自然高貴不起,氣質不同,處事亦各異。歷史上就有類似故事,陶朱公有三子,次子在做生意時,因爭吵殺了人,陶朱公就派第三子拿千両黃金去救。但他的老婆認為「拿這麽多的錢,應該派老大去!」而長子亦揚言「不派他去是小看了他,寧願自殺!」陶朱公無奈,改派長子去,長子對錢重視,不願大灑錢,結果救不回二弟。陶朱公這時對老婆說「長子自細跟我一起在困境中奮鬥,知道生活艱苦,因此重視錢財;三子出生時,我家已富貴,他不會在意金錢的花費,所以我才派他去救兄,但妳執意要老大去,他無法捨財,最後害了他的弟弟。」
內地的炫富女,底子現時拆穿了,她若是貴養,又怎會有這結局!
生女要貴養
2014年8月23日 星期六
有人在互聯網上揚言「要學猶太人炸中聯辦」屬煽動恐怖主義行為,被判感化一年,但他不服,上訴至終院,結果獲判無罪;終院法官的理據是「互聯網只是一種媒介,並非公眾地方,控方未能證明他有在公眾地方犯案的元素」所以脫罪。
互聯網是否屬於公眾地方 ?一錘定音的法官認為「互聯網只是一種媒介,並非一個實質地方」, 於是,日後在互聯網上鼓吹「炸」、「砸」某個機構,大可堂而皇之「這是感情的宣洩」並沒有「違反公德」,大有莫奈我何之態!
若這樣做不違反公德,純粹是「捉字虱」!在今天網絡時代,把言論放到互聯網上,頃刻可能就有萬計網民看到,終院認為 「有違公德行為的定罪元素,包括要在公眾地方發生,要有兩人目睹有關行為」,這樣的話,在公共場所上大叫「炸掉某某機構」就合乎「違反公德」罪,但在互聯網上發同樣訊息就冇事,天下荒唐之事,莫過於此,因在大庭廣眾呼喊,可以號召、鼓動的力量,遠遠低於互聯網,卻分分鐘有罪也。
不過裁決又留下尾巴:終院指在電腦互聯網上發訊息冇事,但在手機或平板電腦上,作出有關行為,則又有事,官字兩個口,問你服未!
官字兩個口
中國人形容「奸」,只是指一個人的作為、手段,並沒有貶低其才能;奸的人通常都有心術,懂得用腦,有小聰明,所以在歷史上不乏奸雄,可以居高位,掌大權(雄的多數是指才)。
奸的人,一般未必「有相睇」,有人話耳後見腮的人不可取,是奸;在歷史小說《三國演義》中,孔明說魏延「腦後有反骨」,預卜魏會反叛,安排馬岱砍了他!有人研究所謂「反骨」,應該是耳後見腮,這種腮骨大的人,較為自私及破壞心強,當涉及個人利益時,會不顧過去情面,造出忘恩負義行為,這大概是孔明相人心得,但在正史中,魏延並不奸,而是楊儀迫反也。
若然面貌與行為都被人認為奸,這個人就可算是「極品」。人辦有一個,是菲律賓總統,不少人見到其輕佻表情、狡猾的行、事反口覆舌,既想要面子,又輕視人命,一定破口大駡,但站在另一個角度看,則不能否定他的才(或許他背後有「智囊」,有大國軍師教路)可以厚着臉皮「賴貓」,將人耍弄於掌上,又「莫能奈之何」。 吃過他的虧的人,自然對他沒有好感,但看過他言行舉止,仍然不加提防的話,則上當者亦是「儍仔」,因為「咁奸嘅你都信?」。
在儒家學說中,人天生是性善的。奸,不是與生俱來,而是後天的經歷、際遇,習性等等所造成,古人有一句「相由心生」,因奸詐想多了,表情就在不在意之間流露出來,這種奸還未到極點,至奸大惡的,是不露形色,被其所算,眞係「死咗都唔知乜事」!
因為奸人難相處,舊日有句處世名言「防人之心不可無」 ,這等跳粱小丑,要小心了!
奸人與防人之心
奸的人,一般未必「有相睇」,有人話耳後見腮的人不可取,是奸;在歷史小說《三國演義》中,孔明說魏延「腦後有反骨」,預卜魏會反叛,安排馬岱砍了他!有人研究所謂「反骨」,應該是耳後見腮,這種腮骨大的人,較為自私及破壞心強,當涉及個人利益時,會不顧過去情面,造出忘恩負義行為,這大概是孔明相人心得,但在正史中,魏延並不奸,而是楊儀迫反也。
若然面貌與行為都被人認為奸,這個人就可算是「極品」。人辦有一個,是菲律賓總統,不少人見到其輕佻表情、狡猾的行、事反口覆舌,既想要面子,又輕視人命,一定破口大駡,但站在另一個角度看,則不能否定他的才(或許他背後有「智囊」,有大國軍師教路)可以厚着臉皮「賴貓」,將人耍弄於掌上,又「莫能奈之何」。 吃過他的虧的人,自然對他沒有好感,但看過他言行舉止,仍然不加提防的話,則上當者亦是「儍仔」,因為「咁奸嘅你都信?」。
在儒家學說中,人天生是性善的。奸,不是與生俱來,而是後天的經歷、際遇,習性等等所造成,古人有一句「相由心生」,因奸詐想多了,表情就在不在意之間流露出來,這種奸還未到極點,至奸大惡的,是不露形色,被其所算,眞係「死咗都唔知乜事」!
因為奸人難相處,舊日有句處世名言「防人之心不可無」 ,這等跳粱小丑,要小心了!
奸人與防人之心
替西片起中文名稱,幫屋苑命名,可以喟歎一句「今不如昔」。
舊日做翻譯的,中、英文俱佳,意簡言賅,即使「拋書包」,亦一箸中的,舉例來說,講登陸諾曼第的名片《The longest day》譯為《碧血長天》就令人讚賞;再如女星柯德夏萍的《My fair lady》引詩經的「窕窈淑女」,這書包拋得不著痕跡,亦反映譯者的修為。
連色情片亦可譯得如詩似畫,法國的 《Anne & Serge Golon 》只是一對男女名字,但譯成《亂世桃花逐水流》就拍了幾集一樣收得,與片名譯得好有關,當然,那年代的觀眾亦有「文化」,不必露骨亦懂得「欣賞」;今天則非用「淫」、「蕩」之類,才能吸引好此道者矣。有人十分欣賞一套50年代的劍擊片,由當時巨星史超域格蘭加演的《Scaramouche》照字面譯是「膽怯的小丑」,但中文改成《美人如玉劍如虹》後,則畫龍點睛,成為賣座名片,譯名是偷自龔自珍的詩《但得禪關劃而破,美人如玉劍如虹》句,「偷」亦要識貨,有墨水自是不同凡響。還有,是《Sound of music》截《長恨歌》一句「仙樂飄飄處處聞」亦是神來之筆!那年代香港西片的中文譯名,勝過台灣多多,自然是人才之優,可惜後繼無人,翻譯的信、達、雅目下不可多睹矣!
最後談舊日的私人屋苑,起名多有廬(古時是小屋、今就是House矣)、閣、樓、莊,讀其名可猜其形,謙厚而不失內涵,不像今天不少名稱似「土豪霸氣」望之一個俗字耳。
信達雅譯名難再
近期鬧得沸沸揚揚,是傳媒的「公信力」。
究竟傳媒的「公信力」是如何評估出來?據說是打電話訪問了不到一千人,內容是問受訪者「你認為某報可信嗎?你給多少分?」受訪者給「高分」,「公信力」就高!如斯評級,說科學嘛不像,論兒戲則「煞有其事」,還要「昭示公眾」。
為何不科學?因為受訪者未必逐一看過這些報紙,亦非在內容報道作比較,而是憑「印象」給分數,靠「主觀」打評語,如果這樣就可判斷一家傳媒的公信力,對新聞從業員是否嘲弄?
選美,也要穿泳衣顯示身材無花假,接受司儀訪問看談吐,評頭品足一番才給分數;評價一家大學的地位,起碼亦要看師資、藏書、研究成果,才得出較科學的結論,若打電話問市民「你認為香港哪一家大學排第一?」「那家大學新聞系最好?」然後就作高、低之判別,可以令人心服嗎?
香港雖然有七百萬人,卻有十來家報紙,但甚少市民是每張都看勻,買報紙的只看合自已口味的,其他甚少觸及,即使是免費報,亦非張張有人拿來看,但要評「公信力」竟然隨便(講得好聽是隨機抽樣)找一個牛頭角四嫂或中環白領,來「肩負大任」,這是不是兒戲?受訪者會否有「先入為主」而影響評價?由一千個人不到,「肩負」起全港700萬市民的「公信力」,就像由選委會選出特首一樣,「認受性」的帽子大矣,有這麼大的帽子,搞都搞得似樣些吧!
千人肩負的「公信力」
此間最諷剌的是:聲聲要捍衛「言論自由」的所「民主」人士,其專制意識比任何人強烈!例子是文憑試、中文科一條作文題<今天發生一件事,我曾想力陳己見,但最後選擇沉默,我認為沉默是必要>;這是抒情文,但就被那些人指為「維穩」要考生「沉默」,看了這些言論,不難想像古代的「文字獄」!
在自由社會,人人都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利,即使不中聽,但決不能逼人「封口」,但有所謂傳媒,本身言論一面倒還罷了,還千方百計去逼異議者「收聲」。像今次的作文試題,命題者未必有政治含義,但在「民主」人士眼中,就憑「推測」肯定是「政治洗腦,要宣傳維穩」,跟著就四周呱呱嘈,大肄攻擊。
這樣日後「沉默」、「噤聲」、「鎮壓」、「穩定」等等這些詞句,為免攻擊,在涉及公眾的文字中,恐怕不能用了,因為一用,就會遭某些人「上綱上線」小題大做。
這種「只有佢講、沒有你講」的一言堂作風,每每出現在「民主、自由」不離口的人身上,最好是:大佬講的話你要聽,你的異議不能講!這是在不知不覺中,箝製言論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逼迫,「民主大佬」與「黑社會阿哥」作風何其相近。
納綷德國的宣傳部長戈培爾,說過一句名言「謊話說上一百次,就會變成真理」,像中文科作文,像通識科的圖片,在被這些自命「民主」人士,一而再「扭橫折曲」後,自然令人心理上有壓力,不敢再用再碰。反共的說中共如何箝製言論,但看這些人的所作所為,又好得到哪裏?
題 :很快就消失的詞
反佔中的廣告,有四個大字「水靜河飛」,這是廣東俗語,意思是「一個人都冇、靜悄悄」,而「水靜河飛」因口語訛傳,原詞係出自元曲,十分古雅。
先看來源,元•無名氏的《雲窗夢》有「我則道地北天南,錦營花陣,偎紅倚翠,今日得個水淨鵝飛。」之後關漢卿的《望江亭》「你休等的我恩斷意絕,眉南面北,恁時節水盡鵝飛。」可見,「水靜河飛」原來是「水淨鵝飛」或「水盡鵝飛」,是元朝人的口語,但傳到廣東就變成「河飛」了。
廣東話保存了大量昔日官話轉過來的用語,粗俗一點的例子是「召妓」,變成粵語的「叫雞」,而雞亦不幸成為妓的「代名詞」。今天用「水盡河飛」不能話錯,因為已經約定俗成,等於廣東另一俗語「朝行晚拆」一樣,大家都明白係乜意思。
要撥亂返正,傳媒應該負起責任,但此間中文,一文寫成「一蚊」,使錢寫作「駛錢」、「洗錢」,編輯與記者水準唔夠,習非成是,今天寫一文,分分鐘被改為「一蚊」,有乜理由中文唔低落?
廣東人接受外來語變成口語,不過因為讀音,很多時變成「啼笑皆非」,例如Fans在傳媒筆下變成「粉絲」,真不知是吃落肚還是捧場的人,老竇變成「老豆」,又是可吃的,百數十年後做訓詁的,不愁沒有話題。坊間若有一本「廣東俗語辭典」之類的工具書,對寫正字是有幫助,很可惜,到今天,一本夠份量的也沒有,有人經常大喊十,要保衛廣東話,但一些工夫也不做,何來傳承?
口語出錯水靜河飛
先看來源,元•無名氏的《雲窗夢》有「我則道地北天南,錦營花陣,偎紅倚翠,今日得個水淨鵝飛。」之後關漢卿的《望江亭》「你休等的我恩斷意絕,眉南面北,恁時節水盡鵝飛。」可見,「水靜河飛」原來是「水淨鵝飛」或「水盡鵝飛」,是元朝人的口語,但傳到廣東就變成「河飛」了。
廣東話保存了大量昔日官話轉過來的用語,粗俗一點的例子是「召妓」,變成粵語的「叫雞」,而雞亦不幸成為妓的「代名詞」。今天用「水盡河飛」不能話錯,因為已經約定俗成,等於廣東另一俗語「朝行晚拆」一樣,大家都明白係乜意思。
要撥亂返正,傳媒應該負起責任,但此間中文,一文寫成「一蚊」,使錢寫作「駛錢」、「洗錢」,編輯與記者水準唔夠,習非成是,今天寫一文,分分鐘被改為「一蚊」,有乜理由中文唔低落?
廣東人接受外來語變成口語,不過因為讀音,很多時變成「啼笑皆非」,例如Fans在傳媒筆下變成「粉絲」,真不知是吃落肚還是捧場的人,老竇變成「老豆」,又是可吃的,百數十年後做訓詁的,不愁沒有話題。坊間若有一本「廣東俗語辭典」之類的工具書,對寫正字是有幫助,很可惜,到今天,一本夠份量的也沒有,有人經常大喊十,要保衛廣東話,但一些工夫也不做,何來傳承?
口語出錯水靜河飛
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
政治立場不同,有機構就要清洗異已,即時炒魷,令政敵「冇得撈」,在反對派傳媒上,是看不到這消息的,因為反對派此風一開,再無包容,日後就可以涇渭分明,順我者留、逆我者去。
一味喊「言論自由」那群人,登時變啞巴;早前四出找傳媒申訴「我公司要迫我反佔中」,大有「難為了打工仔」的,馬上收聲匿迹,這無他,所謂白色恐怖,有乜恐怖得過冇咗個飯碗.而且馬上有真人示範?反對派這一招,又將撕裂局面推上另一台階也!
政見不同,是可以一爐共冶,例如本報這大框框,有人撑民主派,有人幫建制派,各抒己見,不虞報復「炒魷魚」。但連這種量度都冇,一味講「新聞空間收縮」的大喊十,連同一大串掛著「獨立」、「自由」招牌的乜會、物會對「敲爛飯碗」舉動,突然全部變了「鵪鶉」,最多是「遺憾」一下,過往浩浩蕩蕩到人家機構前穿黑衫示威,送花圈哀悼「自由已死」,今天你見到這些「仗義執言」沒有?
拆穿了,不過是黨同伐異的把戲耳!所謂「自由」乎,是他們才能加諸於別人身上,而他們就有「不和我站隊者死」的霸道行為!
這種風氣若沒有人發聲阻止,建制派亦大可照辦煮碗.因為哪一家公司沒有「使命」?日後打工再也不止是一份工,入職時要問清楚政治立場,不跟機構一致的,切勿敲門,一旦發現支持對方的,即炒!社會搞到壁壘分明,是禍還是福?
題:順我者留逆我者走
一味喊「言論自由」那群人,登時變啞巴;早前四出找傳媒申訴「我公司要迫我反佔中」,大有「難為了打工仔」的,馬上收聲匿迹,這無他,所謂白色恐怖,有乜恐怖得過冇咗個飯碗.而且馬上有真人示範?反對派這一招,又將撕裂局面推上另一台階也!
政見不同,是可以一爐共冶,例如本報這大框框,有人撑民主派,有人幫建制派,各抒己見,不虞報復「炒魷魚」。但連這種量度都冇,一味講「新聞空間收縮」的大喊十,連同一大串掛著「獨立」、「自由」招牌的乜會、物會對「敲爛飯碗」舉動,突然全部變了「鵪鶉」,最多是「遺憾」一下,過往浩浩蕩蕩到人家機構前穿黑衫示威,送花圈哀悼「自由已死」,今天你見到這些「仗義執言」沒有?
拆穿了,不過是黨同伐異的把戲耳!所謂「自由」乎,是他們才能加諸於別人身上,而他們就有「不和我站隊者死」的霸道行為!
這種風氣若沒有人發聲阻止,建制派亦大可照辦煮碗.因為哪一家公司沒有「使命」?日後打工再也不止是一份工,入職時要問清楚政治立場,不跟機構一致的,切勿敲門,一旦發現支持對方的,即炒!社會搞到壁壘分明,是禍還是福?
題:順我者留逆我者走
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
在紫微斗數中,一個人的命宮或身宮中,如果有兩顆星「左輔」、「右弼」,一定貴不可言,因為顯示他一生有得力的人輔弼,而他必然是發號施令之人。
古人認為:做上皇帝、統帥等領導人,如果沒有得力的助手,很難打江山或坐江山,所以好命的,起碼有一顆輔星或弼星,所謂「左右同宮、披羅衣錦」是也,而今天的超級富豪,據說命宮中亦有輔弼星,財源才滾滾來。
術數雖然不科學,但卻是很高的智慧,今天的老闆、行政總裁,如果不信這一套,獨攬獨行,成就必然不會大。時下很多部門主管,最怕下屬比自己「叻」,有一天會超越自己,屆時位置不保,這種心態,不是做發號施令的人才。
外國人有一條《彼得定律》(亦叫彼得原理),是羅倫斯•彼得(Laurence J. Peter)提出「在大機構或組織中,人會因其某種特質或特殊技能,之後一路升級,被擢升到不能勝任的地步,成為機構或組織的負資產」。而不少公司的小主管,就反映了《彼得定律》無處不在。
這是不是機構決策人需要左輔、右弼,而小主管不需要呢?當然不是!
以一家傳媒來說,採主或編主屬下有兩、三位得力的記者或編輯,對機構來說是如虎添翼;但若怕人「叻」過自己,千方百計要迫人離開,損失的是這家傳媒。但很多這樣的「妬才事件」卻一再發生,損失的是誰?
因有輔弼能力的,必然是人才,到哪裏都不愁無落腳之地,而且必有伯樂欣賞。而有好助手卻怕人「奪位」的小管理,心胸狹窄,最終必是《彼得定律》下的「負資產」耳!
輔弼與彼得定律
古人認為:做上皇帝、統帥等領導人,如果沒有得力的助手,很難打江山或坐江山,所以好命的,起碼有一顆輔星或弼星,所謂「左右同宮、披羅衣錦」是也,而今天的超級富豪,據說命宮中亦有輔弼星,財源才滾滾來。
術數雖然不科學,但卻是很高的智慧,今天的老闆、行政總裁,如果不信這一套,獨攬獨行,成就必然不會大。時下很多部門主管,最怕下屬比自己「叻」,有一天會超越自己,屆時位置不保,這種心態,不是做發號施令的人才。
外國人有一條《彼得定律》(亦叫彼得原理),是羅倫斯•彼得(Laurence J. Peter)提出「在大機構或組織中,人會因其某種特質或特殊技能,之後一路升級,被擢升到不能勝任的地步,成為機構或組織的負資產」。而不少公司的小主管,就反映了《彼得定律》無處不在。
這是不是機構決策人需要左輔、右弼,而小主管不需要呢?當然不是!
以一家傳媒來說,採主或編主屬下有兩、三位得力的記者或編輯,對機構來說是如虎添翼;但若怕人「叻」過自己,千方百計要迫人離開,損失的是這家傳媒。但很多這樣的「妬才事件」卻一再發生,損失的是誰?
因有輔弼能力的,必然是人才,到哪裏都不愁無落腳之地,而且必有伯樂欣賞。而有好助手卻怕人「奪位」的小管理,心胸狹窄,最終必是《彼得定律》下的「負資產」耳!
輔弼與彼得定律
2014年8月17日 星期日
此間有些「遺老」,一味「宣傳」港英年代「如何公平、如何美好」,對於未曾在英國人管治下的90後,的確有洗腦作用,但如果是50後,在香港出生的,必然嗤之以鼻!
這些緬懷舊日的,都是港英管治期的得既得利益者,被豢養成「高等華人」,究竟舊日是否公平呢?
香港是金融中心,中環是心臟,在裏的黃金地皮,都是英資的,年期999年,永遠不用交地租。舊日「管治」香港的,除了港督外,就是一家英資洋行,其代表在行政、立法兩局必然有一席位,這種特權,最終是涉及利益。
目前在港不懂中文,機會減少了,部份人呱呱嘈,又話歧視又話不平等。港英年代,不懂英文就淪為二等人,大儒如錢穆等均如是,若有不信,可看看其有關新亞書院的記述;而一個滿腳牛屎的英 國人來港,加入警隊必然做督察,永遠不會做「黑腳」出更。政府機構內,99%是華人,但只有一個是英國人,普通會議亦必須講英文!英資洋行大班可以轉做財政司,有誰敢說利益輸送?種種罄竹難書,那有像今天,不懂中文的竟可掌大學!
當然,港英年代攫走港人的財富後,英資是運回祖家,不會在港炫耀,所以官商勾結較今天嚴重,社會貧富懸殊不像今天(因為華人大部份是窮人,加上資訊工具沒有今天的發達,報章、電台受到監管(那年代沒有人敢爆港督卸任,要用官方遊艇運走財產)報紙一涉及皇室的負面報道必有麻煩,結果自然是自律。
反抗,做運動領袖,看看反天星加價的學子盧麒的下場:在警署羈留室吊頸死亡,「死因」是自殺。「公平」?妖言惑眾耳!
題:香港有公 平?
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
有些過千年歷史的詞彙,媒體若引用,隨時惹官非,舉兩個例子,一是「人妖」、一是「癲人」,若刊諸報章遭人投訴,分分鐘纏擾一年半載。
而近日的「蝗蟲」、「蝗禍」經常見於傳媒,論貶義,較「人妖」、「癲人」為甚,因為連人都不是,是「蟲」了!有報章發覺有侮辱性,下令改動,但有所謂「學者」竟揚言「不一定要删除」,這倒要看聲聲「平等」的機構,有何反應。
也許被罵「蝗蟲」的,沒有時間逗留在香港投訴,有人覺得「好閒」,若有人投訴,是否會處理,則要拭目以待。試想想,「人妖」涉歧視不能用,要寫成「跨性別者」,佶屈聱牙之極。但不這樣寫,分分鐘「一身蟻」,要耗費時間金錢應付投訴,所以,在涉及「敏感」字眼時,報章「自律」是保障自己最好方法,最可笑是有「記者」又當成是「跪底」,以為執到寶「大做文章」。
此間整天叫「民主」的,最多語言暴力,「蝗蟲」只是近期「代表」,他們「踩人」可以無所不用其極,但遭人回敬一句「爬蟲」,就暴跳如雷,甚麼「幼稚、涼薄」通通叫出來了。這些人講得漂亮,甚麼「互相尊重,以禮相待」,但幾曾做到?
有些傳媒從不持正論事,像某大亨所言「以漫罵當敢言,以無禮當剛正」,某些人可以大罵「蝗蟲」連教新聞的亦視為「冇緊要」,但就不能回敬一句「爬蟲」,否則就青筋暴現,如此標準,鳴呼哀哉!
而近日的「蝗蟲」、「蝗禍」經常見於傳媒,論貶義,較「人妖」、「癲人」為甚,因為連人都不是,是「蟲」了!有報章發覺有侮辱性,下令改動,但有所謂「學者」竟揚言「不一定要删除」,這倒要看聲聲「平等」的機構,有何反應。
也許被罵「蝗蟲」的,沒有時間逗留在香港投訴,有人覺得「好閒」,若有人投訴,是否會處理,則要拭目以待。試想想,「人妖」涉歧視不能用,要寫成「跨性別者」,佶屈聱牙之極。但不這樣寫,分分鐘「一身蟻」,要耗費時間金錢應付投訴,所以,在涉及「敏感」字眼時,報章「自律」是保障自己最好方法,最可笑是有「記者」又當成是「跪底」,以為執到寶「大做文章」。
此間整天叫「民主」的,最多語言暴力,「蝗蟲」只是近期「代表」,他們「踩人」可以無所不用其極,但遭人回敬一句「爬蟲」,就暴跳如雷,甚麼「幼稚、涼薄」通通叫出來了。這些人講得漂亮,甚麼「互相尊重,以禮相待」,但幾曾做到?
有些傳媒從不持正論事,像某大亨所言「以漫罵當敢言,以無禮當剛正」,某些人可以大罵「蝗蟲」連教新聞的亦視為「冇緊要」,但就不能回敬一句「爬蟲」,否則就青筋暴現,如此標準,鳴呼哀哉!
蝗蟲與爬蟲
時下子女難教,有人認為「千金難買少年貧」是一句至理名言。
窮不是痛苦,而是磨煉。舊日住木屋、用火水燈的50後、60後抗逆能力強,因為他們深知「從無到有,就是幸福。」,凡事須用血汗去掙取,天不會掉下錢來。過往窮人家庭,必定惜食,每餐飯碗內不存粒米,餸菜吃不完必留至下餐吃,否則就會遭父母責罵「冇衣食」,那年代窮人比今天多,兄姊衣服洗至舊舊,留給弟妹穿著很平常,皮鞋亦如是,沒有新衫,不會有抗議,因為父母無錢,他們懂得諒解,亦不會「眼紅」。
現時有了錢,少年一輩根本沒有惜福念頭,一碗飯吃半碗、吃不下倒掉,隔夜餸定扔不吃,兄姊穿不下舊衣物,弟妹不會穿著,用品必須新,舊的不要。有人認為是「由儉入奢」易,因沒有捱過窮日子,就一定沒有珍惜。
沒有窮過,即是未經過雕琢,不懂得如何在逆境中生存。今天「少年貧」的,本來有大好機會磨煉一下,但他們的父母覺得是「社會虧欠了他們」,一味伸大手掌,向政府要這要那,不是迎難而上,只求不勞而獲。
家中有錢的,對子女物質供應不缺,但換來的不是孝順,而是驕生慣養、倚賴成性,對父母視為物質供應者,話多兩句嫌「煩」,遇事不能解決,則經不起打擊,只求自殺了事!養子女如斯辛苦,反不如昔日家窮但父慈子孝。
千金難買少年貧
2014年8月13日 星期三
是時候妥協了
反對派幕後金主醜聞爆出後,能夠供驅策的,就只有一班學生,就像「文革」時期一樣,老實講,要搞罷工,社會嗤之以鼻,搞罷課,害倒是熱血的學生。
罷課愈久本科知識愈不足,犧牲是2014前後的學生,日後找工作時,僱主自然避開這年代的人;當然社會也有損失,因為人才出現「斷層」,香港的競爭力已每下愈况,搞咁多嘢,益了的是南韓、新加坡這些地方。
有人認為:此間沒有政治人才,因為憑空炮製一個「公民提名」出來作為普選籌碼,已經不合《基本法》;要拿這不合法的去與人討價還價,即使交給「國際法庭」都是輸多。在構思時考慮已欠周詳,還當是「寶」摟住不放,這樣搞政治,竟然有人跟從,能好到哪裏?
這裏一再提過,要依法爭取,戰場是「提名委員會的組成」,但反對派大喊十、呱呱嘈就優而為之,做到依法據理力爭的能力少,自然難成功!
政治除了講策畧外,亦是一門妥協藝術,反對派只懂一味開天撒價,企硬不作妥協,根本成不了事,當事情搞砸,轉圜無地時,呱呱嘈指摘人家不「讓步」是無幫助的!
正如早前北京邀此間反對派往上海談,當時「刁橋扭擰」,現時又要求見人家,這種「細路仔扭計」作風,可以帶領市民有普選?「公提」敗象已呈就想搞罷課,揚言罷工,就可以扭轉局面?
以「反佔中」運動簽名的人數來看,即使有水份,但比撑反對派「公投」的人為多,在搞「群眾運動」時,是不能抹煞的事實。香港近半世紀以來,從未有罷課、罷工可扳倒政府,是時候妥協,還可能掙取得較大空間。
反對派幕後金主醜聞爆出後,能夠供驅策的,就只有一班學生,就像「文革」時期一樣,老實講,要搞罷工,社會嗤之以鼻,搞罷課,害倒是熱血的學生。
罷課愈久本科知識愈不足,犧牲是2014前後的學生,日後找工作時,僱主自然避開這年代的人;當然社會也有損失,因為人才出現「斷層」,香港的競爭力已每下愈况,搞咁多嘢,益了的是南韓、新加坡這些地方。
有人認為:此間沒有政治人才,因為憑空炮製一個「公民提名」出來作為普選籌碼,已經不合《基本法》;要拿這不合法的去與人討價還價,即使交給「國際法庭」都是輸多。在構思時考慮已欠周詳,還當是「寶」摟住不放,這樣搞政治,竟然有人跟從,能好到哪裏?
這裏一再提過,要依法爭取,戰場是「提名委員會的組成」,但反對派大喊十、呱呱嘈就優而為之,做到依法據理力爭的能力少,自然難成功!
政治除了講策畧外,亦是一門妥協藝術,反對派只懂一味開天撒價,企硬不作妥協,根本成不了事,當事情搞砸,轉圜無地時,呱呱嘈指摘人家不「讓步」是無幫助的!
正如早前北京邀此間反對派往上海談,當時「刁橋扭擰」,現時又要求見人家,這種「細路仔扭計」作風,可以帶領市民有普選?「公提」敗象已呈就想搞罷課,揚言罷工,就可以扭轉局面?
以「反佔中」運動簽名的人數來看,即使有水份,但比撑反對派「公投」的人為多,在搞「群眾運動」時,是不能抹煞的事實。香港近半世紀以來,從未有罷課、罷工可扳倒政府,是時候妥協,還可能掙取得較大空間。
2014年8月12日 星期二
美國人向世界推銷其「普世價值」,但只是帶來流血、戰爭、分裂、死亡這四大災星,所以要反恐,恐怖的源頭就在美國。
伊拉克在薩達姆年代,人民生活、生命肯定比今天好,但在西方傳媒中,把他塑造成暴君,於是世人當他是不仁不義,但看看沒有這「暴君」的日子,伊拉克四分五裂,血流成河,美國人滅人之國後,留下爛攤子就不管,之後任由當地人為「民主」這塊骨頭打生打死,直至體無完膚,「寧為太平犬,不做亂世人」相信伊拉克人有最深體會。
利比亞是第二個例子,西方用武力幫助反對派消滅了卡達菲,之後流血、戰爭、分裂,好好的一個石油出產國,現時原油不是賣錢,而是中彈後燃燒,污染大氣,亂局如何收場?西方國家撒手不管,但報應會來的,難民偷渡進入意、法、西班牙這些地區,帶來社會問題,始作俑者,美國人也!
烏克蘭本來好好的,但美國人在那裏鼓吹其「民主」,發動社會騷亂,趕走其民選總統,結果又是四大災星齊來,變成歐洲火藥桶。
香港本來好好的,又是有人要生事,災星於是浮現,近日黑客洩露出來的電郵資料,幕後人是誰,已經呼之欲出,而社會分裂,就像回到60年代,西方人把香港當成是中國的軟實力,美國佬自然要攪垮它!
伊拉克、利此亞要削足來穿美國的履,結 果斬了腳趾,血淋淋仍穿不下,而不斷在世界製造新的恐怖,就是美國。
削足就履的後果
香港人生活水平高低,是看政府編製的「消費物價指數」可見端倪,在編製時.會參考最低與最高市民的開支,2013年時,家庭最低開支是每月5200元,最高是75000,在五十年前(1964)每月開支是多少?
翻看舊日報紙,港人家庭在那時,每月最低開支是100元,最高是599元,64年時一個月消費,今天不夠一日的花用,物價漲了50多倍,一個家庭每天用3元就夠三餐,點使?那時嫁娶買金器,一襾不過是1800多元(未計手工),若收到一對「大龍鳳」金鐲,留到現時,起碼值二萬多元,「黃金十年變爛銅」的說法,明顯是不成立的。64年時物價,毫半子有兩個麵包、細雲吞麵3毫一碗,紅荳沙糖水1毫有交易,汽水2毫一支,看電影前座8毫、後座1.2元,男士1元理髮一次,買一斤菜3、4毫子,個半銀錢豬肉夠兩餐食;回到50年前,月入300元已經好好使矣,不過當時人浮於事,要搵工作並不容易,一般低下階層,大概月入180到200元。
1964年最大的事,就是中國人成功試爆原子彈,躋身「核武俱樂部」,但同時流行一句名言「只要核子、不要褲子」,這話是外交部長陳毅講的。
五十年前與今天相比,是那時安貧樂道,窮要窮得有骨氣,不接受施捨;今天則是窮人惡曬,冇錢是社會虧欠了他,動輒大喊十向政府伸手要援助,如斯而已。
50年前的生活指數
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
今日是「立秋」秋天開始了!在古代會有盛大的祭祀儀式,現代人則「閒過立秋」沒有多少人留意「秋天已到來」。今年立秋是在亥時,即是晚上9點到深夜11點; 《四民月令》說「朝立秋,冷颼颼;夜立秋,熱到頭。」仍然有排熱。
昔日在立秋後,有「一場秋雨一場寒」,即使落一次雨,天氣就冷一點,近年地球變暖,夏秋的界線已越來越模糊。古人認為秋天時分,五行利金,有肅殺之氣,罪犯行刑多擇秋天進行「秋決」是一種慣例。在風水、八字上,秋天金氣旺,命中缺金的人士,在這個季節,運氣會好很多,做事成功機會較大,信不信由你。
舊日香港一到秋天,戲院門外必有賣秋梨,除了生的萊陽梨,亦有用烚熟的熱梨,因秋天的飲食重點在滋養,梨是首選(但脾胃弱者不宜多食),而另一選擇是蓮藕,因嬌嫩的肺部呼吸系統,容易被秋燥所傷,呼吸系統較差的老人與有鼻敏感、哮喘的孩童,更要注意。
古人更認為秋天人容易抑鬱,所以沖泡一些玫瑰花茶,菊花茶來喝,有助紆解心中鬱結,人的健康是受到季節所影響,入秋會有「秋燥」毛病,因天氣乾燥,喉嚨易腫痛、口乾舌燥、皮膚較乾,原因是皮膚黏膜水分加速蒸發,《紅樓夢》女主角林黛玉,每到秋天必犯咳嗽 ,遍求名醫不癒,曹雪芹的小說,將秋燥寫得十分盡致。中醫認為,秋燥最易傷害肺部,所以適宜吃一些滋潤的東西。
閒過立秋又立秋
昔日在立秋後,有「一場秋雨一場寒」,即使落一次雨,天氣就冷一點,近年地球變暖,夏秋的界線已越來越模糊。古人認為秋天時分,五行利金,有肅殺之氣,罪犯行刑多擇秋天進行「秋決」是一種慣例。在風水、八字上,秋天金氣旺,命中缺金的人士,在這個季節,運氣會好很多,做事成功機會較大,信不信由你。
舊日香港一到秋天,戲院門外必有賣秋梨,除了生的萊陽梨,亦有用烚熟的熱梨,因秋天的飲食重點在滋養,梨是首選(但脾胃弱者不宜多食),而另一選擇是蓮藕,因嬌嫩的肺部呼吸系統,容易被秋燥所傷,呼吸系統較差的老人與有鼻敏感、哮喘的孩童,更要注意。
古人更認為秋天人容易抑鬱,所以沖泡一些玫瑰花茶,菊花茶來喝,有助紆解心中鬱結,人的健康是受到季節所影響,入秋會有「秋燥」毛病,因天氣乾燥,喉嚨易腫痛、口乾舌燥、皮膚較乾,原因是皮膚黏膜水分加速蒸發,《紅樓夢》女主角林黛玉,每到秋天必犯咳嗽 ,遍求名醫不癒,曹雪芹的小說,將秋燥寫得十分盡致。中醫認為,秋燥最易傷害肺部,所以適宜吃一些滋潤的東西。
閒過立秋又立秋
2014年8月5日 星期二
世界如此多事,皆因聖賢太少,狂人太多,最要命是狂人認為自己是聖賢,要打救世界時,天下蒼生受到的傷害,難以估量!
希特勒在1930年前,有誰敢說他是狂人?但發覺他不是聖賢時,已經是死人千萬,令整個歐洲飽嘗血的教訓。不少狂人都有一個通病,就是自視為「救世天才」,就如希特勒當自己是軍事天才,亦有狂人視自己是才子、名嘴、瓣瓣掂,而且堅信自己做的事絕對正確,要其「信徒」跟隨。他們都有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論,去吸引群眾,擴大支持率,或者利用銀彈,收賣政客炮製金主地位。
以希特勒為例,他在1925年寫出《我的奮鬥》, 其政治意識在那時,有誰可以估到令世界發生大戰?可見狂人一旦得逞,對正常人傷害是何等慘重。而不少狂人,本身不覺得自己思想、行為不妥,還以為所做的「絕對正確」,他若無權、無財還罷了,若擁有其中一樣,並且將「能量」釋放出來,自然帶來大亂。就如有狂人聲聲要「救這個社會」鼓吹用犯法手段去達成目的,還趾高氣揚,擺出「救世主」般嘴面,見之令人不寒而慄。
不過話得說回來,不正常的狂人可怕,但有些「狂人」本身並不狂,他為了避禍或是免除迫害,才詐瘋佯狂,希望對頭人放過他,這種人不會認為自己是聖賢,所以並無殺傷力,歷史上有很多這類例子;亦有人藉「狂」來警世,就像魯迅寫的名作《狂人日記》借「狂」來諷剌封建歷史,說上面寫著「仁義道德」,但字縫裏都寫著「吃人」,來澆心中塊壘,這就不是狂了!
聖賢太少狂人太多
希特勒在1930年前,有誰敢說他是狂人?但發覺他不是聖賢時,已經是死人千萬,令整個歐洲飽嘗血的教訓。不少狂人都有一個通病,就是自視為「救世天才」,就如希特勒當自己是軍事天才,亦有狂人視自己是才子、名嘴、瓣瓣掂,而且堅信自己做的事絕對正確,要其「信徒」跟隨。他們都有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論,去吸引群眾,擴大支持率,或者利用銀彈,收賣政客炮製金主地位。
以希特勒為例,他在1925年寫出《我的奮鬥》, 其政治意識在那時,有誰可以估到令世界發生大戰?可見狂人一旦得逞,對正常人傷害是何等慘重。而不少狂人,本身不覺得自己思想、行為不妥,還以為所做的「絕對正確」,他若無權、無財還罷了,若擁有其中一樣,並且將「能量」釋放出來,自然帶來大亂。就如有狂人聲聲要「救這個社會」鼓吹用犯法手段去達成目的,還趾高氣揚,擺出「救世主」般嘴面,見之令人不寒而慄。
不過話得說回來,不正常的狂人可怕,但有些「狂人」本身並不狂,他為了避禍或是免除迫害,才詐瘋佯狂,希望對頭人放過他,這種人不會認為自己是聖賢,所以並無殺傷力,歷史上有很多這類例子;亦有人藉「狂」來警世,就像魯迅寫的名作《狂人日記》借「狂」來諷剌封建歷史,說上面寫著「仁義道德」,但字縫裏都寫著「吃人」,來澆心中塊壘,這就不是狂了!
聖賢太少狂人太多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