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下子女難教,有人認為「千金難買少年貧」是一句至理名言。
窮不是痛苦,而是磨煉。舊日住木屋、用火水燈的50後、60後抗逆能力強,因為他們深知「從無到有,就是幸福。」,凡事須用血汗去掙取,天不會掉下錢來。過往窮人家庭,必定惜食,每餐飯碗內不存粒米,餸菜吃不完必留至下餐吃,否則就會遭父母責罵「冇衣食」,那年代窮人比今天多,兄姊衣服洗至舊舊,留給弟妹穿著很平常,皮鞋亦如是,沒有新衫,不會有抗議,因為父母無錢,他們懂得諒解,亦不會「眼紅」。
現時有了錢,少年一輩根本沒有惜福念頭,一碗飯吃半碗、吃不下倒掉,隔夜餸定扔不吃,兄姊穿不下舊衣物,弟妹不會穿著,用品必須新,舊的不要。有人認為是「由儉入奢」易,因沒有捱過窮日子,就一定沒有珍惜。
沒有窮過,即是未經過雕琢,不懂得如何在逆境中生存。今天「少年貧」的,本來有大好機會磨煉一下,但他們的父母覺得是「社會虧欠了他們」,一味伸大手掌,向政府要這要那,不是迎難而上,只求不勞而獲。
家中有錢的,對子女物質供應不缺,但換來的不是孝順,而是驕生慣養、倚賴成性,對父母視為物質供應者,話多兩句嫌「煩」,遇事不能解決,則經不起打擊,只求自殺了事!養子女如斯辛苦,反不如昔日家窮但父慈子孝。
千金難買少年貧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