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沒有政治人才,反對派只是「大佬文化」,政改若原地踏步,失敗在「公民提名」叫價過高,怪北京,不如反省一下反對派不濟,回歸17年,還未摸到與北京交手的策畧。
要爭取普選,按內地政治作風,是吃軟不吃硬,用「玉石俱焚」方式去與北京撼,自難成事。何況反對派「自鳴清高」,不肯到中聯辨談,怕被同路人抹黑為「跪低」,掣肘多多,溝通的路窄,一味站在「道德高地」上呱呱嘈,能嘈得出成果來?
其次,是未談先亮出「如果冇國際標準普選就佔中」這張牌,封成了自己的退路,亦給北京有時間去「拆局」。歷史上的談判,都不會將底線定得太死,即使兩國「兵戎相見」,最後才送上「哀的美敦書(ultimatum)」那有像「佔中三子」,一早要咁要咁,就像細路仔不獲家人買玩具,就跺地哭叫「我唔食飯」,要人「遷就」,這真不知是甚麽談判方式了。
反對派流行「大佬文化」某幾個人說了就「定音」,對於是否合理,可不可行無人質疑,而這些「一鎚定音」的,頭腦冬烘,以北京今天的實力,已非2003年時,反對派處於「無牌可打」下,不用軟功而要硬撼,人家怕你有牙乎?加上遭踢爆反對派金主,與外國反華勢力千絲萬縷,中央企硬自然理直氣壯。而所謂「國際標準、無篩選」只是反對派希望能夠「入閘」的好聽包裝,給人戳穿後,即無法自圓其說。
反對派用温和面具遮住激烈目的,企圖用罷課、罷市來做「後佔中」的鬥爭手法,正好予建制派清洗方便,若不改絃易轍,只會累港人一無所得!
以硬碰硬自招失敗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