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

黃春明這位台灣「國寶」級鄉土作家,早前驚聞得了淋巴癌,79歲的老人家,希望早沾勿藥。
60、70後的港人,對他不會陌生,他寫的作品,紀錄蔣介石、蔣經國年代,台灣的社會實况,那時,台灣是半農業社會,還有文字獄,黃春明寫出海峽彼岸小市民生活的無奈、如何在逆境中掙扎。他筆下陪日本遊客的台灣妓女 《《莎喲娜拉‧再見》,陪阿兵哥的私娼 《看海的日子》,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物,他對時代的悲情,濃濃的鄉土味,字裡行間隱隱約約可感覺對社會諸多不公平現象的不滿,又令人擔心他不容於當局。例如他寫《小寡婦》講述越戰年代,美軍到台灣的酒吧尋歡,台北一家「露茜酒吧」把招牌改成中文的「小寡婦」,來吸引那些想找女人安慰的美國大兵,「又是「中國小姐,又是寡婦,異國情調再加上偷情的感覺,還有小寡婦刊登在報紙上的廣告,來吸引美國大兵...」這些都是頗犯當局的忌諱,而又反映台北當年的現實。
不過,黄春明就是拿揑得好,所以作品既受歡迎,當局亦對這些作品「寬容」,於是成為不朽。相反在香港,70年代亦是吧女、美軍盛行的日,但就沒有一本可以傳世的小說,有黃春明的味道。
黃春明成為「國寶」是他的作品,從《青番公的故事》開始,到《我愛瑪莉》,(前後大約由1967至1977吧)紀錄了一部台灣從農村社會,蛻變到工商業社會的「生活史」,所以要看台灣的發展,不必看一大堆悶悶的學術文字,看黄春明的小說就夠了!

黄春明的台灣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