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專上院校的「新聞系」除樹仁等少數,係聘請行內人執教外,有些所謂教授、講師,完全沒有在報紙、電台、電視台工作過,既沒有「實戰」經驗,只得「外國人的理論」,這有點像「閉門造車」,但是否「出門合轍」?
新聞工作,最緊要是「識執生」,書本教的,在消息現場未必可以用得著。教人的只是照本宣科,沒有實踐的經驗,做學生的,自然是甚麽也不懂,有行家講笑,在某家院校讀過編輯的,連一張報紙如何畫版樣也不懂,這就是「特色」!偏偏連本科還未搞好,有人卻要月旦報紙的「公信力」,結果「志大才疏」搞了個不倫不類的「傳媒公信力」評價,還要對外公布評分,既不科學亦兒戲,還煞有介事四出張揚,行內人見了,暗叱是「丟人現眼」。
新聞工作,最緊要是「識執生」,書本教的,在消息現場未必可以用得著。教人的只是照本宣科,沒有實踐的經驗,做學生的,自然是甚麽也不懂,有行家講笑,在某家院校讀過編輯的,連一張報紙如何畫版樣也不懂,這就是「特色」!偏偏連本科還未搞好,有人卻要月旦報紙的「公信力」,結果「志大才疏」搞了個不倫不類的「傳媒公信力」評價,還要對外公布評分,既不科學亦兒戲,還煞有介事四出張揚,行內人見了,暗叱是「丟人現眼」。
香港的專上教育,招人詬病是某些教席可以「終身制」,於是有人長期「霸佔著茅厠」,只要迎合反政府的潮流,不會受到反對派的攻擊,就高薪厚職下去,要在自己的面上貼貼金,就搞搞「調查」,只要掛出「嚇得下人」的招牌出來,就可鞏固地位云云。外國的「新聞系」,大多教職是曾在行內耽過,在做不來之後才去教,多少有過「實戰」經驗,才不會誤人子弟。
在今天,要搞好傳媒,需要的是持平、沒有立場,不要和報紙老闆沆瀣一氣,但香港的報紙,記者編輯每每要與報老闆綑綁在一起,這情況才令人悲。
*外行人怎教出好學生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