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人沒有「民主」概念,一直是不少人研究的問題,為甚麽東方文化比西方源遠流長,「民主」卻一直「生長」不起來?
簡單而言,可以有兩大原因,一是儒家文化,另一樣是君權。
早在春秋年代,思想百花齊放,孟子就提出過「民為貴、社稷次之、君為輕」這種「民本」思想;而墨子的「兼愛」,亦低貶了君王的地位,但為甚麽未能生根發芽?因為在一個戰亂年代,若然下下要徵求民意,則爭吵不休還未有定案時,敵人已兵臨城下,隨時一鑊熟!所以由一個話事的君王來領導,是必須的。再加上西漢武帝時,只尊崇儒學,將思想定於一,而行之有效,有功效,自然大家都不想改變。
儒家的好處是用倫理秩序,規範人的行為,所謂「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」,只要做君王、大臣、父母、子女的各守本份,自然天下太平,若然有人不守秩序,那時就用法律來對付「壞份子」,這套理論經過數千年「反覆驗證」,深入人心,中國人都認為「不能無大無細」,於是「民主」這種可向領導人扔鞋的衝擊思潮,自然有抗拒。
其次是中國的君權,對老百姓來說,是「山高王帝遠」,舊時「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...帝力於我何有哉?」只要交了稅,君王對小民是影響力有限,這不像西方古代的君主,對百姓有莫大影響。當然,中國人的君王一旦傷害到老百姓生活時,代價是很大的,那就是「革命」爆發,會流血用生命來抵償,這種「報復」,比起「民主」爆炸威力更大,所以「民主」這玩兒,在中國文化上是一閃即逝。
*中國人唔興民主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