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3月3日 星期四

二、吹天下布武   蛇欲吞大象
在千里海外,「軍閥」割據的日本,終於由一個叫猴子的羽柴秀吉,將眾軍閥逐一降伏,唯他獨尊,並由天皇賜姓「豐臣」把政局統一起來
 秀吉本來是大軍閥織田信長的家臣,起初是給信長奔走的隨從、挽鞋打雜,但因為聰明、懂得討織田信長歡喜,一路晉升至家臣!他長相似猴子,爬樹技能高,故有「猴子」稱號。
軍閥割據稱為日本戰國時代,當時除織田信長外,還有二個軍閥最善戰,一個是沉迷<孫子兵法>的武田信玄,他的軍旗用上風、林、火、山四字,這是出自<孫子>的名句:疾如風、徐如林、侵略如火、不動如山,成為信玄治軍格言。另一個是信耶穌的上杉謙信
武田信玄與上杉謙信相攻,互有勝負,在織田信長掃平群雄時,這兩頭老虎,信玄先病死,上杉謙信打敗過信長,卻中風身亡,他們的後人不堪一擊,織田信長有望成為「一統日本」的「救世主」。
信長的名言「天下布武」意思就是:武士可以不受阻礙,用武力統一天下。他旗下的五位家臣,丹羽長秀、柴田勝家、池田恆興、羽柴秀吉、與明智光秀智,跟他南征北討。
眼看統一大業在望,織田信長意氣風發,他帶了一百多人入住京都的本能寺,而家臣之一的明智光秀,則帶同一萬三千人在京都附近,準備西上攻打另一位未降的軍閥毛利,而猴子秀吉,則帶了萬多人做援軍,亦在京都外圍
想不到明智光秀沒有進兵打毛利,反而夜襲本能寺,信長的百多人怎敵叛變家臣的萬多士兵?信長與長子信忠戰死,明智光秀受天皇冊封做「征夷大將軍」,信長其他家臣錯愕未及反應時,猴子秀吉卻揮兵直攻明智這叛軍,僅數天就將他擊敗,明智光秀切腹自殺
猴子秀吉馬上灸手可熱,成為織田信長家冊立承繼人的話事人之一,當時信長其餘三位家臣丹羽長秀、柴田勝家、池田恆興,他們與猴子秀吉,在尾張清須的青洲城,召開<清須會議>,柴田勝家等本來就不服秀吉,他們想立信長的次子、妾侍所生信雄,但遭到秀吉用「傳位立嫡」駁倒,最後只好擁立織田信長的嫡孫三法師(名字、信忠之子),由秀吉任「攝政」
當時已降伏的軍閥有德川家康等,猴子秀吉逐一攏絡,例如將妹妹嫁給家康,後來家康雖反,但給秀吉擺平;不過柴田勝家始終不順氣,最終起兵作反,但猴子秀吉旗下名將多,如石田三成、加藤清正、福島正則等,加上農民都認為,猴子秀吉是農民出身,挑過大糞,知道民間疾苦,若一統日本,對農民有好處,於是送糧送水,齊助秀吉。猴子的軍隊打敗了柴田勝家一夥,令他自焚而死
羽柴秀吉變成豐臣秀吉(天皇賜姓豐臣),他掃蕩降伏所有軍閥,統一東瀛,並成為「關白」(可以說是丞相兼攝政、與漢代曹操不遑多讓。)但他沒有讓日本休息,反而要「借道朝鮮」進攻大明帝國
「這個萬曆皇帝,根本不是材料,可以長期不上朝,遇到突襲,相信反應不來,我們取道朝鮮南下,三、五個月定可攻陷北京!」當時日本的軍閥都有這種看法。。
豐臣秀吉看著葡萄牙人的<世界地圖>,想著織田信長掛在口邊的「天下布武」,喃喃自語:「他做不到,我可以做到!」他顯然認同這種想法。
秀吉派出忍者到朝鮮、明國搜集情報
忍者分為三級,上、中、下,他們自少就要接受嚴格訓練,方式是跑、跳、擲。跑是赤上身,男女一樣,在腰上綁上一條布帶,跑起來時布帶需飄起,這表示須要一定的速度,布帶才會飄起。
在跳方面,先是在一排圓圓的竹竿上躍來躍去,令自已不跌倒,這些圓竹通常是放在河流上;之後再練類似中國的梅花樁,在樁上行走不跌下來,樁柱會一步步加高,練到可在十尺高的樁上行走如履平地。
至於黑暗中視物,會在暗室中點一支香,然後閃躲暗器,而練擲暗器,則是先擲重物,再擲輕如樹葉,能擲出十尺外方合格;忍者要逃,分別有金遁,用手中倭刀反射太陽光,令敵人目眩而遁;火遁,就是擲用硫磺製的彈丸,趁煙火起時逃遁;而水遁是在水下忍著呼吸游泳遁走,或者含著一支空心竹管潛泳;土遁是用長繩及爪鉤,在牆壁或懸崖攀爬逃走
中、下級忍者只服從上忍,不會服從僱用他們的人。忍者分伊賀、甲賀兩派,秀吉派了不少出動。他們還會用易容、下毒來暗殺目標物
豐臣秀吉的心結是「日本現時不少武土對我不服,一是派他們開疆闢土,令他們無暇反對我,還有,若我用借路佔領了朝鮮,走出蠶食第一步,明國是否會興兵?
為了實現計劃,秀吉找了他認為老謀深算的人來評估、商量,這個人是敵又是友,在秀吉心中是「天下英雄,只得我與他!
 他是誰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